background image
蚯蚓污泥处理方法
1 引言
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由栖息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体及被微生物吸附的有
机物组成,微生物则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构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
异养好氧细菌为主,增殖速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功能.但
污泥脱水后微生物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外源营养物质中断,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代
谢产物扩散难度大,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变化较大,导致污泥稳定性差,在供氧不足时,极易
腐化发臭,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如何保持脱水污泥好养状态,加快微生物代谢速率,是污
泥处理处置关注的重点之一.
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广为人知,其能把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微生
物可利用的有机物,增加微生物活性和基质利用程度.研究表明,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位,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泥特点,将蚯
蚓引入污水处理工程领域,目前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蚯蚓参与污泥处理
过程,会显著影响污泥理化性质,对稳定处理系统、加快污泥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微生
物是污泥降解的关键者,但蚯蚓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微生物的活动,最终影响系统的处理效
果,因此,探索接种蚯蚓后污泥微生物相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研
究蚯蚓对污泥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探索该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机理和提高蚯蚓
处理污泥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实验室培养.污泥为取自兰州市七里河污水
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将此污泥制成 5 mm 粒径的颗粒污泥,作为实验用污泥.污泥含水率为
80.62%±0.01%,pH=6.77±0.01,电导率(EC)为(573.00±8.49)μS · cm-1,有机质(OM)
为 71.2%±7.7%,溶解性有机碳(DOC)为(16.69±0.16)mg · g-1,总氮(TN)为(51.7±
1.6)mg · g-1,C/N 为 6.20±0.03,微生物碳量(MBC)为(105.60±1.66)mg · g-1,脱氢
酶活性(DHA)为(314.60±18.40)mg · g-1 · h-1(以 TPF 计).
实验用 6 个反应器,尺寸为φ36 cm×12 cm,每个反应器中加 4 kg 颗粒污泥.3 个对照
组不添加蚯蚓,3 个蚯蚓处理组中各放 100 条蚯蚓,每条重约 1.0 g.反应器上覆盖塑料膜保
湿,深色覆盖物遮光,每个反应器每天人工翻动 1 次.实验环境温度为(25±1)℃.实验共进
行 60 d,每 10 d 取样进行测定.一部分鲜样直接用来测定 OM,MBC 和 DHA,另取一部分阴干,
研磨,过 100 目筛,测其它理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