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数学奇才(1)

 
  数学奇才(1) 

  2005 年 07 月 20  

日 14:37 

  比尔·盖茨善于编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程序本身蕴含的运算性与逻辑性。他良好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

科学知识,使得他在编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时,连许多高年级学生都来向他请教,其中包括保罗·艾伦。艾伦比盖茨高两届,他常向盖茨挑战。

当他遇到难题时,就对盖茨说: 嘿,我敢打赌你不会做这道题!”而争强好胜的盖茨就会设法证明他的话是

错误的,不管这道题有多难。他们在这种挑战和应战中得以

  互相提高。比尔·盖茨的天才在于他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特长与思路开阔以及知识、经验

的丰富是分不开的。  

  在哈佛大学,比尔·盖茨在数学方面最得意的成就是提出了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方法。那是刊登在数学

杂志上的难题:一个厨师做了一叠大小不同的煎饼,他要不断从上面拿起几个煎饼翻到下面。假设有 N 个煎

饼,厨师需要翻动多少次,才能完成这个排列?  

  比尔·盖茨想出了解这道难题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他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数学老师教授克里斯托斯·潘

帕莱米托。潘帕莱米托将比尔·盖茨的方法记录下来,发表在《非线性数学》杂志上。据说比尔·盖茨的这

个解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性进展,其影响至少可以在数学界持续 15 年之久。  

  但是在群英荟萃的哈佛大学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  

  有一天晚上,他就邂逅了其中的一位天才学生,此人对他的影响之大就像他高中时的老朋友保罗·艾伦

一样。这个名叫斯蒂夫·

” “

鲍尔默后来成为了微软的新总裁。两人的友谊在一次观看 雨中情 和 发条橙 电影

时得到巩固。  

  虽然他们住在同一层宿舍楼的两端,但是经常在一起学习,并在学业和一些运动项目上展开激烈竞争。 

  斯蒂夫·鲍尔默和盖茨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一样精力充沛,可以长时间熬夜不眠。但盖茨常通

宵达旦玩牌,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但盖茨大多
数时候都逃课,期末才玩命突击,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  

  在 宏观经济学 的期末考试中,两人虽然从未上过一堂课,但鲍尔默得了 97 分,而盖茨高达 99 分。

虽然两人都想将上课时间降到最少,但与盖茨的不务正业不同,鲍尔默则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社会活动,他不

仅管理足球队,担任文化社社长,还是社交俱乐部的成员。总体来讲,二人都是数学高手,但巴尔默更胜一
筹。在一次著名的全国性数学竞赛中,巴尔默还击败过盖茨。盖茨在鲍尔默的保护下被接纳进哈佛的一个社

交俱乐部,但因为总是笨手笨脚,他依然像个局外人。  

  两人个性不同,但较为投缘,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 高频段交流 ,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两
人经常如两态联机的终端一样,或争论或玩笑或嘲笑或闲聊。  

  当盖茨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史蒂夫·鲍尔默。有趣的是,数年后,

当史蒂夫·鲍尔默来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 MBA 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经盖茨的轮番劝

告,最后史蒂夫·鲍尔默从斯坦福退学,去了盖茨创办的当时只有 20 来人的微软公司。  

  与他的哈佛朋友盖茨一样,巴尔默最终没有完成学业,不过他在头一年就获得两项一万美元的奖学金,

从而名声大振。为此,旧金山的风险资金投资商、盖茨的好友安·

文布拉德称赞巴尔默 智力超群 。  

  由于发现还有其他的人在数学方面的天分高于自己,比尔·盖茨于是开始一门心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

自己的生财之道。比尔·

盖茨喜欢说他进入计算机业仅仅是因为他想写出 伟大的软件 ,想尽自己所能创造

出最好的产品,但在早期,更强大的动力其实就是赚大钱的欲望。因为在学校期间他也一直没有停下创业的

步伐。  

  比尔·

盖茨在谈到数学与电脑的关系时说: 很多著名的电脑专家都有深厚的数学功底,这有助于他们

把握证明定理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只能用确切而非含糊的语言来论述。在数学中,你不得不把定理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