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70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2009  NO.18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工 程 技 术

每 台 电 梯 安 装 前 , 应 着 重 对 建 筑 井 道

进行检查, 测出井道四壁实际垂直偏差, 是
否 符 合 规 范 要 求 。然 后 根 据 机 房 平 面 布 置
图 , 确 定 井 道 壁 的 垂 直 偏 差 是 否 影 响 电 梯
安 装 。当 偏 差 过 大 , 影 响 安 装 时 , 应 及 时 向
建 设 单 位 和 设 计 单 位 提 出 , 在 问 题 得 到 妥
善 解 决 后 才 能 安 装 电 梯 。有 两 种 情 况 应 引
起注意z 一种是井道壁垂直偏差虽然超差,
但 只 要 适 当 调 整 机 房 的 平 面 布 置 尺 寸 , 仍
可 安 装 电 梯 , 不 影 响 使 用 。如 遇 这 种 情 况 ,
则必须由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作出修改通
知。另一种是井道壁垂直偏差超差太多, 采
用调整机房平面布置的方法已不能解决问
题, 这时只好缩小电梯的型号, 也须由建设
单 位 和 设 计 单 位 决 定, 并 调 换 电 梯 型 号 。

1 井道布置

1 . 1   施工步骤

搭 钢 管 架 子 - 放 线 安 装 上 下 样 板 木 -

安装主副导轨支架和导轨-校调导轨的垂
直及扭曲度-安装曳引机  控制柜-机房
的线路敷设-安装矫厢-挂钢丝绳-机房
-矫厢-井道之间的线路敷设-调试整梯

1 . 1 . 1   施工方法
( 1 ) 搭设在井道内的安装电梯脚手架不

同于一般的脚手架, 应 满 足 下 列 三 点 要 求:

( 2 ) 脚手架必须安全可靠, 每平方米承

载能力不小于2 . 5 k N , 脚手架整个高度的
全 部 重 量 不 能 集 中 在 底 部 , 需 在 中 间 分 段
承 载 。

( 3 ) 脚手架从上到下, 在整个高度上不能

妨碍安装电梯的各道作业。因此, 支搭脚手
架前, 装电梯的施工人员应根据井道尺寸、
机房和导轨布置尺寸, 绘制出支搭脚手架的
施工图, 注明尺寸, 然后按图搭设。

确 定 脚 手 架 的 层 高 , 既 要 考 虑 建 筑 物

的 层 高 , 又 要 考 虑 操 作 人 员 上 下 行 动 、方
便 。

1 . 1 . 2   质量要求
( 1 ) 电梯设备垂直运输中最重要而困难

的是顶部机房中曳引机的吊装必须安全可
靠。常用方法是卷扬机滑轮组, 其受力点是
顶部预埋锚点, 吊前应采取试吊措施, 试吊
物的重量为曳引机重量的l . 2 5 倍, 超载试吊
元问题后再正式吊装曳引机。经验证明, 这
样 施 工 能 保 证 安 全 。

( 2 ) 必须保证和提高导轨的安装准确度

和牢固度, 以保证电梯长期平稳地运行。为
此, 施工中一方面要重视固定导轨支架结构
的可靠性和安装准确度, 另一方面要力求提
高导轨的安装准确度和接头可靠性。每列导
轨工作面每5 m 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
偏差轿厢两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 型导轨
均不应大于1 . 2 m m , 不设安全钳的T 型对重
导轨为2 m m , 两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轿厢
导轨为0 至+ 2 m m , 对重导轨为0 至+3mm。轿
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
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 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 .
5 m m ; 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 . 0 5 m m ; 不设安
全钳对重导轨接头缝隙不大于1 m m ; 接头处
台阶应不大于0 . 1 5 m m 。每根导轨至少有2 个
导轨支架, 其间的距离不大于2 . 5 m m ; 如果
距离大于2 . 5 m m 应有计算依据。支架或地脚
螺栓埋入墙体应闹故。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
连续的, 并应双面焊牢。膨胀螺栓只能用于
井道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墙面, 膨胀螺栓
应垂直于墙面。固定应牢固可靠。导轨安装
结束后, 必须检查验收, 符合要求后方可组
装轿厢。以后在电梯试运转结束后, 应再检
查、复测导轨的上述准确度, 如有变化, 应调
整到上述精度范围内, 并不发生变化。

1 . 1 . 3   功能试验
电 梯 功 能 试 验 严 格 按 规 范 要 求 分 三 步

进行, 第一步是轿厢承载1 2 5 %额定载荷轿
厢 安 全 钳 制 停 试 验 , 第 二 步 是 当 轿 厢 面 积
不能限制载荷超过额定值时须用1 2 5 %轿
厢实际载重量达到了轿厢面积所对应的额
定载重量进行静载试验, 第三步是1 1 0 %额
定 载 荷 超 载 运 行 试 验 。每 台 电 梯 三 步 试 验
都 符 合 要 求 方 可 交 工 验 收 。静 载 试 验 实 际
上是一种超载试验, 电梯处于底层不动, 分
步往轿厢内加载至1 2 5 %轿厢实际载重量
达 到 了 轿 厢 面 积 所 对 应 的 额 定 载 重 量 , 持
续1 0 m i n , 检查是否出现曳引轮打滑现象。

2 巧妙利用井道空间

可 以 用 做 无 机 房 曳 引 驱 动 电 梯 布 置 驱

动 主 机 和 控 制 柜 的 井 道 部 位 有 :

( 1 ) 井道顶层空间。这一方案是采用专

门设计制造的扁形盘式驱动主机使其能安
放 在 井 道 顶 层 轿 厢 和 井 道 壁 之 间 , 而 把 控
制 柜 与 顶 层 层 门 装 成 一 体 。

( 2 ) 井道底坑空间。这一方案是将驱动

主 机 安 放 在 底 坑 内 , 而 把 控 制 柜 挂 在 靠 近
底 坑 的 轿 厢 和 井 道 壁 之 间 。其 最 大 优 点 是
增 加 电 梯 额 定 载 重 量 、额 定 速 度 和 最 大 提
升高度不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和紧急
盘 车 操 作 方 便 容 易 。

( 3 ) 井道侧壁开孔空间。这一方案是将驱

动主机和控制安放在顶层井道侧壁预留开
孔之内。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增加电梯额定载
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和能够选配
普通电梯使用的驱动主机和限速器, 而且安
装维修和紧急盘车操作也较方便。

3 开发新型驱动方式为了解决无机房电梯
井道布置的困难

已 经 开 发 问 世 的 新 型 驱 动 方 式 主 要 有

直 线 电 机 直 接 驱 动 轿 厢 或 对 重 、摩 擦 传 动
机构直接驱动轿厢以及钢丝带曳引驱动轿
厢 和 对 重 。它 们 共 同 的 思 路 是 通 过 压 缩 驱
动主机尺寸或者简化传动机构环节来处理
井 道 布 置 问 题, 具 体 说 明 见 后 。
3 . 1   连体轿厢轿架

由 于 把 轿 厢 轿 架 做 成 一 体 , 不 仅 能 够

压 缩 外 部 尺 寸 , 而 且 可 以 简 化 轿 厢 轿 架 的
结 构 , 所 以 连 体 轿 厢 轿 架 是 无 机 房 电 梯 应
该 采 用 的 一 项 先 进 技 术 。
3 . 2   立梁嵌接轿

为 了 压 缩 轿 架 的 外 部 尺 寸 , 便 于 无 机

房 电 梯 的 井 道 布 置 ; 把 轿 架 立 梁 与 轿 厢 轿
壁 嵌 接 的 设 计 优 点 有 三 : 其 一 可 使 轿 架 导
轨方向尺寸减小1 0 0 m m 以上; 其 二立梁
与 轿 壁 嵌 接 后 刚 度 互 补 和 强 度 提 高 ; 其 三
型钢立梁的槽形空间可以安放轿厢操纵盘
和 开 设 轿 厢 自 然 通 风 孔 。
3 . 3   上梁拼成轿顶

连 体 轿 厢 轿 架 把 型 钢 上 梁 与 几 块 成 型

钢 板 组 成 拼 装 轿 顶 的 好 处 如 下 : 一 是 可 以
减 小 轿 厢 轿 架 的 高 度 尺 寸 ; 二 是 上 梁 与 轿
顶 拼 成 一 体 后 刚 度 互 补 和 结 构 简 化 ; 二 是
型钢上梁的槽形空间可以安放轴流风机和
用 作 线 槽 进 行 布 线 。
3 . 4   可装压重轿底

把 轿 厢 内 外 轿 底 做 成 一 体 后 放 在 曳 引

悬 挂 横 梁 上 是 连 体 轿 厢 轿 架 的 另 一 个 特
点 , 好 处 有 三 : 其 一 压 缩 了 轿 底 的 高 度 尺
寸; 其二简化了结构和减轻了重量; 其三内

浅谈无机房电梯安装技术

汪 朝 杰

( 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山东青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无机房电梯是在建筑市场激烈的成本竞争和电梯行业迅速的技术进步前提下问世的,它不是电梯无机房的简单局部改进,而是电

梯技术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多方面变革.  下面根据目前国内外无机房电梯的发展动态和我们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无机房电梯的关键技术
进 行 初步探讨。
关键词

: 无机房电梯  关键技术  电梯井道布置

中图分类号

: U 6 6 4 .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3 7 9 1 ( 2 0 0 9 ) 0 6 ( c ) - 0 0 7 0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