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海水淡化是开源之举,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

战略储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对缓解我国沿海缺水

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

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淡化产业是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点,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过“十·五”,特别是“十一·五”海水淡化技

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

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重点,

经不是能否产出合格的淡化水,而是如何应用淡化
水和如何用好淡化水;已经不仅仅是促进海水淡化

技术进步,

而是全面发展包括技术研发、装备制造、

工程设计与建设、

生产运营与应用、

原材料生产与销

售、交流与培训等各环节在内的海水淡化产业。因
此,研究战略、制定规划,全面系统地促进海水淡化

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从 2003 年起,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海

水淡化快速发展,

产业基础已经具备,

产业发展态势

良好,

海水淡化产业前景广阔。2003 年,我国海水淡

化产能不足 3

伊10

4

m

3

/d,

而目前已近 70

伊10

4

m

3

/d,

水淡化能力以年均 70%的速度增长;我国自行设计
建设的日产 5

伊10

4

m

3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装置和日

产 1.25

伊10

4

m

3

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已建成投产,

运行良好;多个日产 1

伊10

4

~ 10

伊10

4

m

3

级海水淡化

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

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

目前为 5~ 6 元 /m

3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具备全面快速发展

的条件:

一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有较大的进步,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是在技术研发、

装备制造、工

程设计建设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地发展,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已具备条件;

三是海水淡化市场已

基本形成,包括海水淡化水及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四是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海水淡化,

积极出台推动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是社会各界关注海

水淡化产业发展,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十一·五”以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得到了快

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战略意义认识不
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低;
四是配套政策不足。

应该看到,我国从事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和工程

成套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制造业基础薄弱,

技术成

果转化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
进程;

制造产业链尚未形成,

即便是从国外引进生产

线,

大部分原材料仍需要进口,难以形成较强的品牌

效应;还未形成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
际竞争能力的专业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群,在市场
竞争上也不具备与国外公司抗衡的能力。同时,我国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政策力度不
够,

可操作性差,

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

用市场机制,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

建立,

在现行水价体系下,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与自

来水价格相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

国外有关机构

杨尚宝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北京 100824)

概括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了我国

“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

海水淡化;

产业发展;

战略;

规划;

政策

P747

A

1000-3770(2012)12-0001-005

收稿日期:2012-11-23
作者简介:杨尚宝(1964-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水淡化产业研究;E-mail:yangshangbao@sohu.com

第 38 卷 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Vol.38 No.12

Dec.,2012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5 09:48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127.P.20121205.094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