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农村水污染处理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达 7 亿多人,每天产生生活

污水数千万吨。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有 3 亿多人喝不上安全
的饮用水,其中超过 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另据
2005 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村庄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

 

处理系统 ,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

 

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 ,是农

村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防止对农村
及周边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是改善和提高当前农村人居环
境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特点

2.1 农村水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有 45400 多个乡镇、60 多万个行政村、250 多万个自然户,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污染治理上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1]。
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 90%的广大农村,其中大都没有卫生下水道,生活污
水随意排放,已成为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
染及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1]。全国有 3.6 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饮用
水质标准的水。这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安全,严重影响了
农村的经济发展。

2.2 农村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水量因地区经济程

度的差异而不同,因其含有大量的营养盐及细菌、病毒,容易造成地表水及地
下水的污染。另外,农村地区居民分布广且分散,生活污水属间歇排放,其水
质、水量波动性大,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并且含有较高的人畜粪尿成分,
氮、磷含量特别是磷含量较高。因此,处理时不仅要消减有机物还要脱氮除磷。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2 年全国七大水系属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的监
测断面占 70 %以上;全国 10 座大型水库 70 %为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全海
域共发生赤潮 79 次,累计面积超过 10 000 平方千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10 

亿元。

3.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

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