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述  评

作者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

北京

100730

电子信箱

: Langjh@ hotm ial. com

文章编号

: 1005 - 2216 (2010) 01 - 0002 - 02

妇科内镜技术的普及、

提高与发展

郎景和

关键词

:

妇科学

;

腹腔镜

;

宫腔镜

Keywords: gynecology; laparoscopy; hysteroscopy

中图分类号

: R71

  文献标志码

: C

  妇科内镜技术是外科的一场革命

,

正在日新月异的发

展 。它不仅是外科的技术分支

,

而且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外

科的主流

,

成为与开腹手术 、

阴道手术一起作为妇科手术的

三大基本技术

,

并被认为是微创手术的一个标志 。

内镜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工艺与现代医学结合起

,

使外科医生的视野和手臂得以扩展和延长

,

同时改变了

我们的思维观念 、

技术路线和操作技巧

,

正在成为

21

世纪

妇科医生的必备技能 。

1

 我国妇科内镜技术的发展现状

妇科内镜技术历时百余年

,

先行者们的探索与贡献令

人感慨 。“谁是第一 ”

并不十分重要

,

但一般认为

1869

Panraleoni

首次进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

, 1947

Palm er

先将腹腔镜应用于妇科临床

,

均可谓妇科内镜技术应用之

肇始 。

21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主要是检查和简单操作

,

70

年代后出现飞跃

,

在美国成为仅次于括颈刮宫的手术

,

继而出版专著

(J. D. Phillip s)

和成立协会

(AAGL ) ,

并将技

术引入中国 。

30

余年来

,

我国的妇科内镜技术发展迅速

,

至今可以

大致分为

3

个阶段 。

1

1

1

 初始阶段  自

1980

,

我国有了腹腔镜妇科临床应

用的正式报道

,

此后之

10

年主要是检查 、

诊断和较简单的

操作

,

如输卵管绝育

(

环或夹

)

及附件手术等

,

当时还是直

镜直视

,

尚无电视荧屏下施术 。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施

行了子宫切除

(LAVH , Harry R ich1988

年首次报道

)

。宫腔

镜电切术是

1990

年开始的 。当时内镜手术只在高等院校

的附属医院或少数中心开展 。

1997

年《中华妇产杂志 》

表了国人自己草拟的两镜操作规范 。

1

1

2

 发展阶段  重要的里程碑是

2000

年成立了中华医学

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 CGEG) ,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

专家队伍

,

技 术得 到 了普及 。到

2004

,

初 步调 查 表明

95%

省级医院

, 90%

地市级医院

, 60%

县级医院开展了两镜

手术 。其中

80%

可施行附件手术

, 50%

施行了子宫切除

术 。至

2006

,

已经召开了

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

参会人

数日渐增加

,

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

1

1

3

 鼎盛阶段  可以认为于

2008

10

月在沈阳召开的

第四次

CGEG

会议标志着我国妇科内镜技术进入了一个鼎

盛时期 。及此

,

我们可以施行国际上已经开展的各种内镜

手术

,

包括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清扫 、

宫颈癌根治性手术

及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 、

盆底重建手术 、

困难的深部浸润子

宫内膜异位症手术

,

肠代法人工阴道成型术等

,

并且数量

,

有创新和改进 。内镜专业队伍扩大

,

有的医院高年住院

医师以上者均可独立施术 。各地区 、

各中心经常定期举办

研讨班 、

训练班等学术活动

,

并有优良的模型示教训练系

统 。出版的专著光盘多达

30

余种 。已经开始建立内镜培

训基地

,

进行考核和资质认定 。已形成了契机与挑战并存

,

现实与预言共鸣的令人鼓舞的新局面 。

2

 内镜技术实施和发展的原则

为促进妇科内镜技术的良好 、

迅速发展

,

应强调以下

3

项原则 。

2

1

1

 强调疾病的诊治原则

(

规范化

)

 如各期宫颈癌的手

术范围 、

放化疗的选择

,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手术

,

卵巢癌的

分期手术及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

均有明确要求

,

不论何种手

术入径或手术方式

,

均应达到这些要求

,

不可削足适履或另

行一种规则 。即是说

,

以不同的方式完成相同的手术

,

或者

以微创的术式达到微创的目的

,

取得微创的效果 。

2

1

2

 强调正确选择适应证

,

做到因人而异

(

个体化

)

 适

应证的选择实际上是四个要素

,

即病人及其疾病

,

术者及其

术式

,

而不是简单的某种疾病适合某种术式 。只有四个要

素完全契合才是好的选择

,

否则任何一项不适合

,

都应改变

或调整选择 。疾病和病人是诊治要考虑的问题

,

术者和术

式也是诊治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内镜手术

,

不可忘记施术

者的观念 、

能力与经验

,

不可勉强而为之 。任何手术技术及

术者都不应将手术作为技术或器械的炫耀

,

在其中

,

关键的

是术者

,

而不是手术方式 。一个训练有素 、

技术精湛的术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1

月 第

26

卷 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