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钢铁物流系统概述

钢铁物流是指钢铁产品生产与销售中的物质实体(各种原材料、备品备件、半成品、成品
等)流动过程,具体作业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
等基本功能。钢铁物流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
  钢铁行业物流的特点
  一、物流量巨大。一般生产 1 吨钢铁产品,需要 4~6 吨各种原材料、辅料。目前我国钢
铁生产量已达 5 亿吨,仅供应物流部分,就有 20~30 亿吨的运输量,涉及到海运、水运、
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据统计,2006 年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已达到 10 亿吨,涉及海关
29 

 

个, 港口 22 个。另外就销售物流而言,我国钢铁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消费地

则主要在华东地区。此外,随着我国钢铁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有一部分要出口到海外市场。

  二、生产物流自营。就集成钢铁生产企业而言,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炼铁、炼钢、
热轧、冷轧等生产工序。由于生产过程的紧密连接性和运输设备的专用性,生产物流一般
自营。目前生产物流的形式主要有:厂内火车、厂内汽车、皮带运输、管道运输、辊道运输等。
近几年,厂内汽车运输发展较快。
  三、钢铁产品的原材料性。钢铁产品涉及的下游企业众多、分布广泛,成品钢材一般属
于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因此,销售物流模式较多,包括:直销、中间商、流通加工等。值得
注意的是,流通加工销售形式成为近几年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热点。
  四、物流成本高。由于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钢铁物流成本将长期处于高位。在供应物
流方面,铁矿石是我国钢铁物流的主要对象,铁矿石的采购主要依赖进口,通过海运进
入我国。内陆钢铁企业距离港口较远,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原料供给错位;在销售物流方
面,

 

钢铁行业的主要客户为汽车、造船、家电、交通、建筑及石化等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展,这些行业大部分建立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钢铁企
业距离最终用户较远,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市场需求错位。而生产物流方面,由于钢铁行
业加快了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物流投入随之增加,物流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钢铁生产中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虽然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不
够高。与世界钢铁工业改造的先进水平和钢铁行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产品在品种、
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益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钢铁生产中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虽然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与世界钢铁工业改造
的先进水平和钢铁行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产品在品种、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

 

及经济效益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钢铁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一般侧重生产物流环
节,实现生产物流与生产过程控制的无缝连接。钢铁生产中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呈现下列特
点:
  1.提高生产物流装备的基础自动化水平。由于现代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高速化、自动
化、机械化,要求生产物流环节也具有同样的水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提高生产物流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将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相
结合,使物流管理准确化、快速化、合理化。
  3.提高生产物流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水平。与生产控制系统、生产质量系统、企业经营系
统无缝连接,与相关系统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保障

 

生产顺利进行。 从钢铁行业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系统看,多数系统分为四级或三级递
阶结构。三级结构是将四级结构中的第四、第三级功能合并,形成三级递阶结构。其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