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收稿日期:2008-07-23
作者简介:王天陆(1965-),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水果加工技术研究工作。

菠萝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王天陆

海南省工业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0203

: 以菠萝为主要原料,研究采用控温发酵技术酿制菠萝果酒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最佳工艺

参数为:果胶酶用量为 100 mg/L,SO

2

添加量为 50~100 mg/L,发酵温度为 22 ℃,糖度调整为 22 %,酵母接种

量为 8 %。
关键词

: 果酒; 菠萝; 酿造; 工艺参数

中图分类号

TS262.7;

TS2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286

2008

12-0091-03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Pineapple Fruit Wine

WANG Tian-lu

(Haina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aikou, Hai'nan 570203,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ical processing of pineapple fruit wine by temperature-controlled fermentation was studied with pineapple as main raw mate-

rials and the optimum technical parameters were summed up as follows by contrast experiments: the use level of pectinase was 100 mg/L, the ad-

dition level of SO

2

was 50~100 mg/L,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t 22 ℃, sugar content adjusted to 22 %, and yeast inoculation quantity as 8 %.

Key words: fruit wine; pineapple; fermentation; technical parameter

菠萝原名凤梨,原产巴西、南洋,是热带和亚热带水

果,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的主
要栽培经济作物之一。 菠萝果肉气味芳香,味道清甜,营
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据分析每

100 g

果肉中含总糖

12~16 g

有机酸

0.6 g

蛋白质

0.4~0.5 g

粗纤维

0.3~0.5 g

并含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

C

含量可高达

42 mg

[1]

然而,由于菠萝大量

在夏季上市,气候炎热,不耐贮藏,鲜果销售运输困难,
产后损失严重,从而严重影响热带水果产业的效益和农
民增收。 因此,研究探索菠萝深加工产业化道路,对增加
农民收入、提高水果产业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菠萝:八九成熟,海口市市场购买;白砂糖:食品级,

海口市市场购买;高活性葡萄酒干酵母:湖北安琪酵母
股份公司;果胶酶: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偏重亚硫
酸钠(

AR

):

广州化学试剂厂。

1.2

设备

打浆机、包装机:温州华龙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榨汁

机、发酵罐、硅藻土过滤机:海南椰冠实业有限公司;生
物培养箱:上海生 化 仪 器 厂 ;电 子 天 平 :上 海 天 平 仪 器
厂。

1.3

检测方法

酒精度的测量:采用蒸馏法;酸度:酸碱滴定法

[2]

度测量:斐林试剂法;风味、色泽采用感官评价法

[3]

1.4

工艺流程

原 料 挑 选

清 洗

去 皮

打 浆

护 色

酶 解

榨 汁

调配

发酵

过滤

调配

灌装

杀菌

检验

成品

1.5

操作要点

选料:原料要求无腐烂变质、无变软、无病虫害。
打浆:将果肉放入打浆机打浆。

添加

SO

2

护色:为抑制杂菌繁殖,打浆后应立即添

SO

2

护色。

酶 解 :在 添 加

SO

2

3 h

后 再 添 加 果 胶 酶 ,果 胶 酶 可

以分解果肉组织中的果胶物质,在适宜温度下处理

6~

8 h

榨汁:压榨过滤除去沉淀物即得菠萝澄清汁。
成分调整:为保证发酵后的成品中保持一定的糖度

和酒精度,添加蔗糖调整至合适的浓度。

发酵:在经调整的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活化酵母

液,在控温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每日测定酒精度、温度、
可溶性固形物、比重、糖度及总酸的变化,以保证发酵的
正常进行

[4]

澄清处理:酒液密封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经硅藻

酿酒科技 2008

年第

12

期(总第

174

期)·

LIQUOR-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No.12(Tol.174)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