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古建筑木作

    1

 

、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 10:8。柱高与柱径的比
例为 11:1。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 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 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

 

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2

 

、收分:

  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

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 收溜 又称 收分 。柱
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 1/100,(柱高为 3 米,收
分为 3 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 27 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 24 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 1/1000  

  3

 

、侧角:

  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

” “

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 侧脚 或 掰升 。清代建筑柱子

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 溜多少,升多少 。(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
向外侧移出柱高的 1/100(或 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
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出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 

 

  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3

 

、榫卯:

  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

 

榫卯。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

  (1)

 

、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

  (2)

 

、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

  (3)

 

、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

  (4)

 

、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