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与保险公司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如出一辙,保险监管机构在强调差别化监管方面也推出

了全新的 分级管理 办法。
 
  日前,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按照 有进有

出、动态调整、稳步推进 的原则,对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归类细分,

并确定了相应的准入和退出条件。对于这一举措,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 对保险公
司业务范围进行审批和调整,既是法定行政许可事项,也是重要的保险监管手段。

《办法》的

发布,即是保监会在引导保险业专业化发展、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方面所进行的积极

探索。
 
  鼓励发展保障型业务据了解,《办法》根据保险业务特性,以防范和吸纳经营风险的能
力为核心标准,将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两级。其中,财产保险公
司基础类业务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

/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货运保险、

短期健康

/意外伤害保险,扩展类业务包括农业保险、特殊风险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投资型

保险。人身保险公司基础类业务包括普通型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万能
型保险,扩展类业务包括投资连结型保险和变额年金。
 

   为引导保险公司夯实经营管理基础,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办法》规定新设保险公司只
能申请基础类业务,在获得基础类前三项业务经营资质后,方可申请增加扩展类业务,且
每次只能申请一项,两次申请的间隔不少于

6

个月。 保监会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财

产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办法》规定符合资质的财产保险公司可自行选
择确定新增业务。人身保险公司扩展类业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办法》规定符合资质的人身
保险公司,可顺次申请投资连结型保险业务和变额年金业务。
 
  谈及保监会如此规定的用意,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监管层一直以来都强调要建立
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保险行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引导保险公司集约化、
精细化经营。此次发布《办法》,旨在通过对业务范围的合理划分,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保障型
业务,而且通过适当限定新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也能够在源头上增强保险公司精耕细
作、注重服务、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
 
  明确规定准入资质据介绍,《办法》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分别确定了各项业
务所对应的准入资质。对于基础类业务,《办法》主要规定了注册资本要求:财产险公司申请
基础类业务时,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新设的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申请一项基础类
业务,每增加一项基础类业务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亿元的注册资本

;新设人身保险公司

申请基础类业务时,如果是以人民币两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设立的,则只能申请普通型保
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中的一项,每增加这三项中的一项,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两
亿元的注册资本,若同时申请这三项以及分红型保险和万能型保险之一的,注册资本不低
于人民币十亿元

;申请全部基础类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十五亿元。

 
  对于扩展类业务,《办法》则设置了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合规经营等三类条件指标。其中,
财务指标包括最近

3 年年末平均净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等;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包括公司治

理、内控制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信息系统等

;合规经营指标包括经营年限、重大违法违规

记录等。此外,《办法》还将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以农业保险为例,当
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农业保险业务这项拓展业务时,《办法》要求公司必须持续经营三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