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不锈钢及其热处理知识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 奥氏体型不锈钢用 200 和 300

 

系列的数字标示,

② 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 400 系列的数字表示。例如,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
是以 201  

、 304  

、 316 以及 310

 

为标记,

③ 铁素体不锈钢是以 430 和 446

 

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 是以 410、420 以及 440C 为标

 

记,双相(奥氏体-铁素体),
④ 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含铁量低于 50%的高合
 大家知道固态金属及合金都是晶体,即在其内部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排列的方
式一般有三种即:体心立方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金属是由
多晶体组成的,它的多晶体结构是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
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 α——铁,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
格结构的 Υ——铁。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
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碳溶解到 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它的溶碳能力极低,
最大溶解度不超过 0.02%。而碳溶解到 Υ——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它的溶碳能
力较高,最高可达 2%。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 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如以极
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 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
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 α 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
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来源于铬。实验证明,只有含铬量超过 12%时钢的耐蚀性能才会
大大提高,因此,不锈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均不低于 12%。由于含铬量的提高,对钢的组织
也有很大影响,当铬含量高而碳含量很少时,铬会使铁碳平衡,图上的 Υ 相区缩小,甚
至消失,这种不锈钢为铁素体组织结构,加热时不发生相变,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
        
  当含铬量较低(但高于 12%),碳含量较高,合金在从高温冷却时,极易形成马氏体,故

 

称这类钢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镍可以扩展 Υ 相区,使钢材具有奥氏体组织。如果镍含量足够多,使钢在室温下也具有
奥氏体组织结构,则称这种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不锈钢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合金元素的特点,划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另一

 

种是按在正火状态下钢的组织状态 ,划分为 M 不锈钢、F 不锈钢、A 不锈钢和 A 一 F 双相

 

不锈钢。

 

一、马氏体不锈钢 典型的马氏体不锈钢钢号有 1Cr13~4Cr13 和 9Cr18 等 

1Cr13 钢加工工艺性能良好。可不经预热进行深冲、弯曲、卷边及焊接。2Crl3 冷变形前不

 

要求预热,但焊接前需预热 ,ICrl3、2Cr13 主要用来制作耐蚀结构件如汽轮机叶片等,
而 3Cr13、4Cr13 主要用来制作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刀及耐磨零件;9Cll8 可做耐蚀轴承及
刀具。

 

 

二、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作不锈钢的含 Cr 量一般为 13%~30%合碳量低于 0.25%。

 

有时还加入其它合金元素。金相组织主要是台铁 素体,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没有 <=>

α

γ

 

转变,不能用热处理进行强化。抗氧化性强,加入合金元素比可在有机酸及 含 Cl-的介质
中有较强的抗蚀。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及一定的冷加工性。铁体不锈钢主要用
来制作要求有较高的耐蚀性而强度要求较低的构件,广泛用于制造生产硝酸、氮肥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