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 

   

 

摘要: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

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
条件密切相关。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建筑环境

    一 建筑文化根植于人居自然环境之中
    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日照角度、日月潮汐、水流风势、气温、
气压、食物、土地、水质、植被等等。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外应有利于形成小区外部
环境,对内应有利于保障人居的室内环境。这些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
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椰林茂密,气候炎热,人们用椰树
叶、棕榈叶盖起了适应热带雨林的茅草房、小木楼,通风、凉爽、轻盈、简洁,建起了热带雨
林建筑。
    在中亚、西亚,在中国的西部高寒地区,人们用石块垒砌、依山就势盖起了石板建筑,
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如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在中
国西部依山就势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建筑群。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漠北戈壁,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们利用山边、土坡挖洞筑房 ,
建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土建筑。甘肃敦煌艺术陈列馆把建筑埋入山坡下,半开敞式入口,
山坡挡墙甬道,生土式建筑特征十分明显。
    在美国的东部,在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南方,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人们用木材、砖
瓦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盖起了遮阳避雨、通风透气、造型别致的湿热地区建筑。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适宜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融为一
体,形成了根植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建筑文化。建筑既要根植于自然环境,又要服从于自然
环境,这是建筑师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 社会时空环境差异造成建筑文化的多元化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欧洲国家、美洲国家、
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国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的文
化习俗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建筑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
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中国建筑文化、俄罗斯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欧美建筑文
化、非洲建筑文化等等。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亚的古印度建筑、古代中
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天主教、耶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的
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信仰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地区建筑,形
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文化。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既古老又博大,自古以来受到儒家、道家、佛

 

教、禅宗等思想伦理的影响。特别是儒教统治中国2 000多年,根深蒂固。这种文化把
儒、道、佛、禅各种思想观念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光辉灿烂,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国际性建筑文化,国际性建筑文化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建筑文化。在当今
世界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
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

 “

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促进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 和而不同
的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