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产管理:看板管理

  

JIT 生产方式是以降低成本为基本目的,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的一种使生产

有效进行的新型生产方式。

JIT 又采用了

看板管理

工具,看板犹如巧妙连接各道工序的神经

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

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在很

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机能。
  

1. 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

  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公司总部的生产管理部根据市场预测及订货
而制定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各道前工序的生产都根据看板来进行。看板中记载着
生产和运送的数量、时间、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
溯。
  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
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

“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

 

  

2. 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规则之一是:

“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

能运送。

”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行运送;看板数

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
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
  

3. 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

“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

行生产

”。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管

理。只要通过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
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
  

4. 改善的工具

  看板的改善功能主要通过减少看板的数量来实现。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
库存量的减少。如果在制品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
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掩盖问题。在

JIT 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数量来减少在制品

库存,就使得上述问题不可能被无视。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生产线的
“体质”得到了加强。
  看板是

JIT 生产方式中独具特色的管理工具,看板的操作必须严格符合规范,否则就

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概括地讲,看板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使用原则:
1

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搬运,

2

看板只能来自后工序,

3

前工序只能生产取走的部分,

4

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

5

看板必须和实物一起

6

不把不良品交给后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