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产管理方法:

Kaizen 持续改善的组件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运用

Kaizen 战略来取得成功的话,则必须导入以下系统:

(一)全面质量管理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质量管理

TQM

是由全面质量控制(

TQC)演变而来的,早期的 TQC 只强调各工

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享有优先权,即全面的质量控制;而现在的

TQM

把企业的各个方

面都包括了进来。
人们不应仅仅把

TQC/TQM 看作是控制质量的活动,它还可以通过不断改善各个方面的工

作,而被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赢利潜能的发展战略。

TQC/TQM 中的“Q”意味着质量——

优先权,同时也包含了成本和交货期的控制目标。

“T”代表“全面、全员”,也就是说企业内的

全部员工包括自上而下从企业最高领导到中层领导,直至生产线操作工人都要参与进来。另
外,供应商、代理商和销售商也都加入。

“T”还表示高质量的管理(Top—management),它

要求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企业内实施

TQC/TQM 的成功负有管理的责任和义务。“C”代表控制

Control),也就是对过程的控制。借助于 TQC/TQM 人们可以弄清过程的本质,监控并不

断完善它,这样以取得成功的改善。企业领导在

TQC/TQM 活动中的任务就是借助于结果对

过程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的结果是对过程进行完善的基础,而不是批评员工的理由。

 

TQC/TQM 理论包含了以下工作方法或工具:企业战略重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培训、

成本管理

和质量小组活动等。

(二)全员生产维修

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推行全员生产维修模式现已渐成风尚。全面质量管理(

TQM)的重点从总体上来说是改进

企业的效率,具体来说是改善产品质量;而全员生产维护(

TPM

则着重于改善设备的效

TPM

目标就是通过全员的努力,建立以预防为主的

设备管理

及维护体制,以延长设

备寿命并使设备整体效率达到最大化。

 TQM 要求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参与,而 TPM 则

需要与生产有关的全体员工包括生产人员和维修人员等的参与。关于清洁和次序的

5S

活动

(即整顿、整理、清洁、检查、素养)是

TPM 的基础,单单执行

5S

就可以给企业带来令人惊

喜的效果。
(三)准时生产体制(丰田生产体制)

JIT(Just In Time)

准时制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的目的是通过消除企业内部每项不能增值的活动而创造
一种能够随市场需求变化而灵活应对的一种扁平化的生产体制。建立准时生产体制所用到的
方法或策略如下:节拍时间和周期时间的调整、单件流动、

“拉”型生产、消除使设备停机的隐

患、

“U”型生产结构、“看板”以及减少装备时间等。

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的准时生产体制,需要连续不断地推动

Kaizen 并由此消除生产线上所有

不能产生增值的工作过程。准时生产体制对企业降低成本成效显著,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交
货期,并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准。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QCD)的控制目标并使顾客满意,企业必须引

进三个基本的系统:全面质量管理(

TQM)、全员生产维护(TPM)以及准时制(JIT)。

这三种基本的系统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点:全面质量管理(

TQM)把总的质量作为主要目标;

全员生产维护(

TPM)侧重于机器和设备的运行质量;而准时制(JIT)以另外两个非常重

要的方面即成本和交货期为控制目标。只有当全面质量管理(

TQM)和全员生产维护

TPM)在一个企业已经实施得卓有成效时,才可以进一步考虑导入准时制( JIT)生产体

制。
(四)企业战略规划

PD(Policy Deployment)

尽管

Kaizen 的目标着重于完善,但如果不对 Kaizen 确定目标而任其发展,那么它的作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