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相关工艺介绍

1、理想淬火冷却速度 
由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得知,要得到马氏体,淬火的冷却速度就必须大于临界
冷却速度。但是淬火钢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并不需要都进行快速冷却。关键是在过冷奥氏体最
不稳定的

C 曲线鼻尖附近,即在 650~400

℃的温度范围内要快速冷却。而从淬火温度到

650

℃之间以及 400℃以下,特别是 300~200℃以下并不希望快冷。因为淬火冷却中工件截

面的内外温度差会引起热应力。另外,由于钢中的比容(单位质量物质的体积)不同,其中
马氏体的比容最大,奥氏体的比容最小,因此,马氏体的转变将使工件的体积胀大,如冷
却速度较大,工件截面上的内外温度差将增大,使马氏体转变不能同时进行而造成相变应
力。冷却速度越大,热应力和相变应力越大,钢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便容易引起变形与裂纹。
2、常用淬火介质 
工件淬火冷却时,要使其得到合理的淬火冷却速度,必须选择适当的淬火介质。目前生产中
应用的冷却介质是水和油。当冷却介质为

20

℃的自来水,工件温度在 200~300℃时,平均

冷却速度为

450

℃/s;工件温度在 340℃时,平均冷却速度为 775℃/s;工件温度在 500~

650

℃时,平均冷却速度为 135℃/s。因此,水的冷却特性并不理想,在需要快冷的 500~

650

℃温度范围内,它的冷却速度很小,而在 200~300℃需要慢冷时,它的冷却速度反而

很大。

  水是应用最早、最广泛、最经济的淬火介质,它价廉易得、无毒、不燃烧、物理化学性能稳
定、冷却能力强。通过控制水的温度、提高压力、增大流速、采用循环水、利用磁场作用等,均
可以改善水的冷却特性,减少变形和开裂,获得比较理想的淬火效果。但由于这些方法需增
加专门设备,且工件淬火后性能不是很稳定,所以没有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所以说。纯水
只适合于少数含碳量不高、淬透性低且形状简单的钢件淬火之用。

  

淬火油
  用于淬火的矿物油通常以精制程度较高的中性石蜡基油为基础油,它具有闪点高、粘度
低、油烟少,抗氧化性与热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合于作淬火油使用。淬火油
只使用于淬透性好、工件壁厚不大、形状复杂、要求淬火变形小的工件。淬火油对周围环境的
污染大,淬火时容易引起火灾。
影响淬火油冷却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其粘度值,在常温下低粘度油比高粘度油冷却能力大,
温度升高,油的流动性增加,冷却能力有所提高。适当提高淬火油的使用温度,也能使油的
冷却能力提高。

 

熔盐,熔碱
  这类淬火介质的特点是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物态变化,工件淬火主要靠对流冷却,通
常在高温区域冷却速度快,在低温区域冷却速度慢,淬火性能优良,淬透力强,淬火边形
小,基本无裂纹产生,但是对环境污染大,劳动条件差,耗能多,成本高,常用于形状复
杂,截面尺寸变化悬殊的工件和工模具的淬火。熔盐有氯化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