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专题研究

文章编号: 1000- 8934( 2005) 07- 0090- 04

基于 B/ S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徐炎章

1

陈子侠

2

( 1 浙江工商大学 工商 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35;

2 浙江工商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35)

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传统 的高校 科技成 果转化 中介服务 手段与 先进的 网络信 息技术 已

形成了巨大反差, 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的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已具备 条件。本文在 分析国内 网络业的现 状、特 征
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新思想, 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与设计。

关键词: 网络;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系统分析设计
中图分类号: T P 39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5- 04- 06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011104035) ;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 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

心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徐炎章( 1949- ) , 浙江丽水人, 硕士,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主要 研究方向: 科技管 理; 陈子 侠( 1962- ) , 浙江永 康

人, 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智能决策系统。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体系建设问题

与大学所完成的科研任务相比, 我国高校目前

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高校科技成果真正能
转化为生产力的只占高校科技成果的 10% 左右, 而
且主要集中在清华、北大、

复旦、

交大、

浙大、哈工大

等十几所名牌理工科高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从转化的主体来看, 有来自高校本身的,
也有来自企业方面 的, 还有来 自社会和政府 的

 1!

从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来分析, 一是成果不切合实
际, 欠考虑生产和市场需要; 二是科技成果水平质量
欠佳, 成熟度不足, 缺乏二次开发能力; 三是成果的
交流环境闭塞, 信息联络不畅, 缺乏一个联通高校和
企业之间信息 纽带的中介服 务体系

 2!

。对于 前两

个问题, 已有不少科技管理专家与学者作过专门的
分析与对策研究

 3!

, 本文试图对成果交流中介服务

体系的问题作一深入探究。

科技成果中介服务体系是指科技成果转化中,

在成果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机构和
活动。国外科技成果中介服务发展的趋势是

∀ 活动

多元化、

功能整体化、

服务网络化

#, 包括了科技成果

转化过程中 的

∀ 三流# 环节 ∃ ∃ ∃ 信 息流、资 金流、商

流。近年来,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实体从
无到有, 中介机构有了 一定的发展, 但大多功 能单
一, 机构不健全, 提供信息服务 不及时或缺乏 准确
性, 在交流手段上主要采取了传统的供求信息交流

方式, 如高校与企业举办成果发布洽谈会, 高校向企
业提供

%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汇编& 资料, 或通过社会

媒体如电视、

电话、

广播电台等, 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的信息发布与查找, 交易双方商务贸易的洽谈与合
同签订等

 4!

这种传统的中介服务体系因受时间、地域、资金

等限制, 远不能满足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我国目前科技成果中介服务手段的落后与网络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于中介服务
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 一方面使得高校很多成
果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 另一方面, 企业需
要的技术成果找不到合适的供应者, 企业产品开发
中的难题找不到合适的科技人才来研究。因此, 我
国中介服务及其机构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
能适应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技术

对国民经济, 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断增大和日益渗
透, 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其他活动已越来越离不开网
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就是信息资
源共享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成本低
廉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 使互
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们也将在更 加广阔的领域中体会到 互联网的魅
力。本文提出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
统, 实际上就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中介服务模
式, 也是一种网络技术的应用。

90

第 2 1 卷

第 7 期

2 0 0 5 年

7 月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 ature

Vol. 21, N o. 7

Jul.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