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绩效考核误差形成的两大因素

没有任何一个绩效评估是

100%准确的。为什么呢?因为考评中会遇见很多的误差和很多的

误区。误差是可以避免的,因为那是人为的,而误区呢往往是我们天性的东西,比如说

"晕

"效应,这些是很难控制的。这些误区和误差会直接导致绩效考核不准确。大家要注意的就

是,用一些专业的手段把这个误差尽量减小到最少。

绩效考核误差形成的两大因素(

1)情景因素(2)个人因素

情景因素

1)时间安排得不合适。

部门经理安排什么时候跟员工讨论?马上要赶飞机了,出差之前跟员工讨论,这些时间都
安排得不对。因为脑子里完全在想别的事情。第二个,马上要个很重要的客户会议,这时候
也不应该跟员工做绩效考核的讨论,因为你有其它的事情牵扯着你的神经,你对这个员工
的思维就不敏锐了,这是时间安排不合适引起的差异。

另外还有,你的老板刚刚给你做完绩效考核,你被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时,出来后你会想
我得跟我的员工做绩效考核了。那谁最倒霉呀,就是那些员工。所以在考评时应选择合适的
时间安排考评。

2)对照效应。

是什么意思呢?部门经理特别想,一天或者是几天之内把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分数全都打
出来,安排的会谈是一个挨一个。这个小时是小张进来,小张进来前脚没离开,小王又进来,
小王走了,小李马上又进来。这种考评的安排太满时,就会产生对照效应,就是说前一个人
的绩效会牵扯到后一个人的绩效,因为你还没回过味儿来。前脚刚走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刚
做完绩效考核,拿了一个很高的分数走了,然后第二个表现平平,但也是达标的,经理就
会觉得怎么这么别扭,看这个人干的那些事儿怎么就是不如头一个好呢,没有那么光彩,
这也是一个误差,叫对照效应。

怎么避免它?

一天的谈话绝不要安排太多,最多三个,比方说上午安排一个,下午安排两个。让这些来谈
话的人,时间上稍微错开一点,这样就不易产生对照效应。这个人走了很长时间了,第二个
人才进来,就少了移情作用,因为中间隔的时间长。这是第二个误差叫对照效应。

3)主管的心境。主管的心境直接导致考评的成败,他在家里刚跟太太吵完架,或者刚被

老板说了一通,或者丢失了一个大客户的单子,心里非常生气时,这时候你最好的方式是
自己在一边儿沉思,在一边儿呆着,千万别让员工进来。你给他考核,可你打的那个分数完
全是你的怒气,你将心里的火儿撒在员工身上,这个分绝对不会是客观的。

个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