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煤质检验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作业环节。根据不同品种煤
炭的利用方式、加工工艺和用煤设备的不同,必须采用规范、可靠的实验方法,取得准确、精
密的检测数据,以便合理、高效的利用煤炭资源。然而在采制样及化验过程中,由于煤炭的
成分复杂和性质多变,不均匀性大,从而易导致检验过程偏差的出现。文章对煤质检验各环
节中容易出现的误差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煤炭;采样;制样;化验;误差控制
  在煤质检测过程里,

 最重要的工作是采制样以及实验室检验。根据煤炭种类与用途的

不同,采用相应的采样手段和检验方法去获取科学的、准确的检验数据。煤质检验是在煤质
工业利用价值的基础上评定出煤的各种组成和特质,从而科学高效地利用好不同种类的煤
炭资源。由于煤炭是粒度、组份极不均匀的混合物,可能造成很多过程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系
统性的或者随机性的误差,在实际煤质检测工作中,必须不断提高检测手段和工作质量,
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误差。
  

1 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采样是从大量煤中采取具有代表性一部分煤的过程,是整个作业流程的第一步。根据
实践统计,若误差用方差表示,采样误差占到

80%,所以采样是取得可靠数据的最重要环

节,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采样的误差大,则后续分析无实际意义。因此在煤质
检验过程中,采样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应严格按照国标

GB/T475—2008 的规定执行。

采样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没有选择正确的采样方案,采样缺乏代表性,没有遵循

“被

采批煤的所有颗粒都可能进入采样设备,每一个颗粒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采入试样中

”的采样

基本原则。例如在煤堆采样时,只采取了底部的煤样;子样的数目和质量不规范,未能按照
采样单元采取足够的子样数目以及根据标称最大粒度采取足够的子样质量。
  ②煤样制备程序包括破碎、混合、干燥和缩分等几个步骤,是把较大量的煤样加工成少
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并达到分析或实验状态的过程。影响制样精密度最主要因素是缩分前煤
样的均匀性和缩分后的煤样留量。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国标

GB/T474—2008 上的操作要求进

行制样,各个步骤都有产生误差的可能,例如破碎过程未能满足粒度要求,混合过程中手
工混合可能造成的混合不均匀,缩分过程中保留量或者丢弃量之间的平衡的把握困难,干
燥过程中给予的温度过高,甚至煤样制备中子样的标签或者资料丢失而混合掺杂,这些因
素都会引起很大的误差。
  ③煤质的分析工作虽然是最后一个程序,但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也是能否避免误差的
关键: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要求,例如仲裁分析需要的是缓慢灰化法、例行分析可
采用快速灰化法,不同的测定方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分析结果;容量瓶
没有经过误差校正或者分析过程中天平的不平衡、马弗炉上的毫伏计或数字显示值不能正确
的反映炉内温度、测试溶液未标定、设备本身的不精确等,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分析人员
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准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操作人员自身没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没有按照规
范进行科学操作,也是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之一。
  

2 误差控制措施

  

2.1 避免采样误差的出现。

  理论上讲,样品的采样点愈多,即子样数愈多,则对该样品来说,样品的代表性就愈
大。理想的情况下,应该使采样点和量最小,而样品的代表性又是最大,以获得最高的工作
效率。在满足采样代表性的前提下,通过实践经验得出下面几种措施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误
差:
  ①如果被检验的煤质性能较稳定,则可以相隔较长时间来取样;如果被检验煤质均匀
则可以考虑减少子样数,这样不仅节省检验时间,也可以提高检验的工作效率。
  ②如被检验煤质存在并不均匀,检测的子样量将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