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 11.6%。多年以来,煤炭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

而且是短时间内无法用其他能源取代的重要能源。煤质分析是煤炭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中
的重要环节。为了确定煤的各种性质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需对煤质进行准确分析。在煤质化验

工作中

,一般应先对大批量的煤进行采样和制样,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对于不同的煤样,

化验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提供相应的检测数据

,而各种检测数据是作为判定煤炭产品

质量的客观依据。因此

,提高煤质分析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煤质分析;误差;制样;检验;准确性 

  一、制样

 

  

1.煤样制备前的准备工作 

  制样前

,首先对煤样进行登记编号,确定煤样的检测项目;然后根据不同煤样、检测项目以

及制样的难易程度确定制样方案

,以免煤样受到破坏,达不到客户要求。当煤样量较少,而分析

检测项目又较多时

,更应制定详细的煤样制备方案,既要缩减和破碎到符合各种化验项目的要

,又必须保持煤样的代表性。如果在制样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失去代表性的煤样进

行检测

,即使分析化验结果很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 

  为防止其他因素对煤样的污染

,在每次制样前,应将制样台面、仪器设备和用具清扫干净;

或者在处理煤样前

,用与待制备煤样质量相近的少量废煤样,“冲洗”几次设备,并用鼓风机吹

,以便排净机器内的滞留煤样。为了防止不同煤样之间相互污染,最好做到专机专用,避免产

生较大误差。

 

  

2.煤样制备的操作规范 

  煤样的制备是按规定把较大量的煤样加工成少量具有代表性试样的过程

,包括破碎、掺

合、筛分、缩分、干燥等工序

,并需计算制备过程中粒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送入检测室

的煤样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整个流程的操作较为复杂

,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煤样的

代表性。

 

  在煤样的制备过程中缩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目的在于粒度不变情况下减少试样

,以减少后续工作量,最后达到检验所需的煤样质量。而制样误差主要来自这一步骤,在采样、

制样和化验的总误差中

,制样误差占 16%。因此,每一阶段缩分的留样量必须符合标准中规定

的粒度与留样量的相应关系

,否则难以保证缩分精密度。缩分过程一般采用人工缩分法,包括

堆锥四分法、二分器法和九点取样法。堆锥四分法操作比较简便

,堆锥过程是使煤样的各部分

互相混合

,使各部分组成互相分散且均匀的过程。但从粒度分布来看,堆锥过程却是粒度离析

的过程

,操作不规范会在缩分时产生偏倚,缩分的精密度较低,有较大的人为误差。二分器法是

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缩分方法

,缩分前煤样无需混合,缩分精密度较高,但在使用二分器缩分煤

样时

,缩分前不可混合,应使试样呈柱状沿二分器长度来回摆动流入格槽。供料要均匀并要控

制速度

,勿使试样集中于一端,勿发生格槽堵塞。缩分后任取一边的煤样,无需两边交替留样;缩

分后水分较高的煤样

,入样不要多,同时要不停地振动二分器,以免湿煤样堵塞格槽。九点取样

法主要适用于抽取测定全水分的试样。在煤样制备过程中

,如果制样不按标准要求操作,所引

起的误差会严重影响各项指标的真实性

,轻则煤样作废,重则给客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

,在整个制样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每一环节的操作,减少误差,提高所制煤

样的代表性。

 

  二、煤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煤质分析化验过程中的误差占煤质分析总误差的

4%。在分析煤样的各项指标时,

各实验条件及化学试剂、仪器、设备和仪表等在国家标准中都有严格规定

,应严格按照标准所

要求的试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1.溶液的配制 

  煤质分析中

,除专门规定以外,一般使用分析纯试剂。在配制溶液时,要树立“量”的概念,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