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

 简要分析了造成电煤荒的原因,指出其根本在于电力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的电、煤价

格失衡。在此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深化以电价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企业改革,加强特高压电网等

建设

,以最终缓解电煤紧张。 

  【关键词】

 电煤荒;电价;电力改革 

  

 

  据国家能源局提供数据显示

:2009 年 11 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突破 3283 亿千瓦时,环比

增长

4.77%,同比增长 27%以上。部分省市(如山东)的全社会用电负荷已突破了当年夏季用电

负荷的最高纪录。

 

  一、造成电煤荒的主要原因

 

  

1.我国经济回暖,全社会用电量加大。近期各地电力负荷迅速上升,直接原因是中国经济

的快速回升。根据世界银行

2009 年 11 月 4 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

8.4%,率先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伴随着经济回暖而来的是工业经济的复苏和煤炭、电力等能
源需求的增长。以我国传统工业大省山东为例

,2009 年 11 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9.2%,工业用电量大幅上升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价格上涨 ,2009
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随经济的回暖而一路走高。

 

  

2.煤炭企业的整顿与规范工作导致短期内煤炭产量下降。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我国的

能源需求巨大

,而煤炭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平衡,华中、华东等煤炭主要消费地区资源已趋

枯竭、储量不断下降

,对区外电煤调入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进入 2009 年后,煤炭行业发生了

深刻的变革

:传统产煤大省山西、河南等省份开始大举兼并收购小煤矿,煤炭行业全面进入了

“国进民退”的大矿时代,在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的同时,无形中也提高在电煤谈判中的地位,
部分新兴的煤炭巨头按照

“限产保价”的思路来指导煤炭生产,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以销定

”。由于恶性事故频发、管理混乱,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部分地方煤炭企业由于安全治理、

资源整合等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产能下降:2009 年山西全省的矿井由 2600 座压减到

1053 座。当年 1 月份到 11 月份,山西煤炭产量累计完成 54927 万多吨,同比减少 2964 万多吨,
下降

5%以上;外销累计完成 39400 万吨,同比减少 11140 万吨,下降 22%以上。煤矿工人的生

命安全更加重要

,这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煤价的上涨令发电企业叫苦不迭,由于

国内电煤价格居高不下

,发电企业不得不寻求海外市场。2009 年我国煤炭进口量突破一亿吨。

 

  

3.冬季运力紧张、低温严寒导致故障等因素也加重了电煤荒。华中等地位于我国水资源

丰富的长江流域

,水电占据重要位置,由于秋冬季枯水,水电出力同比下降,火电补缺又加剧煤

炭紧张供应

,这也是导致湖北、湖南等省份面临“电荒”的重要因素。2009 年入冬以来的严寒天

气不仅电厂电煤库存一度急剧下降

,电煤紧张,也导致了电煤质量的下降,导致部分机组频频

停机

,使电煤紧张更加雪上加霜。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运力紧张也让用煤企业大为头痛:大秦、

朔黄等主要煤炭运输线路的运力高度饱和

,运输瓶颈成为制约我国能源保障的重大问题。 

  

4.能源价格机制是造成煤电矛盾多年难以缓和的根源。电煤告急、拉闸限电的根本原因

在于煤电价格机制没有理顺有直接关系

:计划电与市场煤的对接存在矛盾,不断出现的“煤荒”、

“电荒”不过是其表面现象。实质在于近年来煤炭交易早已市场化,电厂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
仍由政府严格管控。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放开

,煤炭企业以销定产,市场话语权明显提高。发电

企业却由于厂网分开后电价依然由政府管控而地位尴尬

:煤价的过快上涨必定会造成发电企

业的亏损。

2008 年的高煤价已使发电企业背上了 700 亿元的巨额亏损。 

  二、解决电煤荒的举措

 

  

1.提高现有电网的输送能力,利用特高压输电等方式加大区域电能调配。缓解供电紧张应

该输煤与输电并举

,发挥跨区电网调配电能的优势,支援电力紧张地区。据统计,2009 年冬季华

北和西北电网日均支援华中电网

1 亿千瓦时电量。其中,世界技术水平最先进、电压水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