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摘要 刘庄矿井位于淮南煤田西部,古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总体是南部薄,北部厚,古地
形呈缓坡向东西两侧倾斜,其地层厚度变化主要受古地形控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钻
探取芯、测井资料分析对比,刘庄煤矿开采上、下石盒子组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
型。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3940187.htm

  关键词 矿井水文;刘庄;水力联系;水文地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

P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036-02 

  

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平原南缘,为近东西向的复向斜构造盆地。东接郯庐断裂,西连周口
坳陷,北靠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水文地质条件受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控制,深、
浅层地下水存在明显的差异。

 

  区内现代地貌景观,由东南端基岩裸露的低山、丘陵向西北过渡到厚松散层覆盖的黄淮
冲积平原,地势呈现西北高而东南略低。地表水系发育,淮河流经煤田的东南缘,其支流主
要有颍河、西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淮河,流量受季节控制,起排洪蓄水兼顾,
对浅层地下水起补给作用。

 

  在东南高西北低的古地貌形态基础上,自新生界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表现为振荡性
升降运动,由于升降运动的差异性,沉积了西厚东薄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从丘陵
边缘向西增厚达

800m 以上,新城口断层以东不足 100m。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 

  刘庄矿井位于淮南煤田西部,为淮河冲积平原,标高

24m~26m 左右,微向东南倾斜,

河流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济河流经矿区东北部,流向东南,在东部设有
调节闸,关闸时水深约

4m,属排泄洪水与浇灌农田之季节性河流。 

  

2.2 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 

  古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总体是南部薄,北部厚,古地形呈缓坡向东西两侧倾斜,其地
层厚度变化主要受古地形控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钻探取芯、测井资料分析对比,按
其岩性组合特征,可以自上而下划分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现分述如下:
 
  

1)第一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为一多层结构的复合含水层,分布稳定,上部为潜水,下部为弱承压
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入补给,富水性较弱。

 

  

2)第一隔水层(组) 

  该隔水层(组)分布较稳定,可塑性强,具有隔水性能。

 

  

3)第二含水层(组) 

  据水源主孔、

1 号水文孔及刘水 1 孔 3 次抽水试验资料,该含水层水位标高为 18.11m~

24.88m,富水性中等~强,为矿区主要供水含水层之一,在古地形隆起处直接与古近系地
层接触。

 

  

4)第二隔水层(组) 

  该隔水层(组)分布稳定,一般情况下能起隔水作用,但在局部地段由于粘土变薄或
缺失后,失去隔水作用,将产生上部含水层对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影响。

 

  

5)第三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砂层一般含泥量低,较松散,水质较好,富水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