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应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解决边远山区饮水困难

简介 :

 针对江西省边远山区地势较高处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本文提出了“雨水集

蓄利用

”的技术建议,以使江西省边远山区地势较高处的农村劳 动力,从繁重的背、挑、拉

等取水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关键字:雨水集蓄技术

 农村人口 饮水困难 

1. 江西省农村人口饮水现状

农民供水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设施,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受益对象是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较低的农村和经济收入不高、生活水平偏下的农民,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是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缺水现状,一是工程型缺水,二是资源型缺水,三是水质

型缺水。初步统计:我省农业人口约

3200 万,860 万户。缺水约 297 万户,1104 万人。其中

工程型缺水约

228 万户,848 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与农户的 26.5%;资源型缺水 8.6 万户,

32 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与农户的 1%;水质型缺水 60 万户,224 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
与农户的

7%。江西省从 2000 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项目工程,解决了 93 万农村人口的饮

水问题,仅为农村缺水人口的

8.4%左右。

我省农村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省农村还有许多

地方没有水处理工程和供水管网,特别是我省边远山区地势较高处的农户,由
于经费与用水量较小的原因,目前还无法建立水处理工程和供水管网。饮用水既
不卫生也不方便。大部分群众仍然直接饮用江河湖库水、坑塘水及浅层地下水,
成为我省农村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目标的一大瓶颈。

根据我省农村人口饮用水现状,为了加强我省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水资

源,提供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有效地控制水源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现
有供水工程的数量、所取水源情况、供水能力、供水量、供水人口、供水水质、水价、发展规划等
相关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饮用水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江西省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针对我省边远山区地势较高处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提出了

“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建议,以利当地各级水利(务)行政管理部门,采取“雨水集

蓄利用技术

”,使我省边远山区地势较高处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背、挑、拉等取水劳动中

解放出来,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

雨水集蓄利用的可行性
2可行性分析

我国有着长远的雨水利用历史。特别是对那些地面水和地下水极端缺乏的干旱山区,

雨水是唯一有潜力的水资源,降水作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应当充分利用。本文所指的雨水利
用是指对原始状态下的雨水进行利用,或对雨水在最初转化阶段时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蓄水工程的容积一般不大于

500 m

3

,而且绝大部分是采取防

渗措施的蓄水工程。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都在山区。降雨的就地分布特性、居住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