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电梯维保市场的潜规则

“杂牌”维保盛行小区
  在

10 家运行品牌电梯的高层住宅小区,其中 7 家都是靠非

“嫡系”的公司进行维保。沪

上一知名电梯企业方面透露说,质保期过后,

“嫡系”公司经常遭遇物业方面下达的“逐客

”。

  该人士表示,按照这一品牌电梯的维护保养,电梯甚至可以做到与大楼同寿命,而在
公司方面近期对客户小区的排摸情况来看,不少小区在

10 年左右已经进行了大修工程,甚

至还有小区,电梯运行不到

10 年就已经

“寿终正寝”,提前结束了“服役期”,而这笔巨额的

费用全都落在了业主头上。
潜规则

1:打出低价牌

  浦东一高层住宅小区,原本一部电梯年保养费用一般在

8000 元到 1 万元左右,而维保

公司一味追求利润,竟能将报价压到

5000 元以下。并且打着

“最便宜”的招牌形成烟雾弹效

应。在成功接手之后,接踵而至的大中修,零件的损坏程度和报价都由一方说了算,从而弥
补低报价损失的利润。
  业内人士透露说,一些公司规模过小,为拉客户,盲目降价,难以保证维保质量。除了
惯用的偷工减料之外,这些

“杂牌”企业主要在人工上钻空子,维保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技术水平达不到维保要求,有些甚至没有上岗证。
潜规则

2:三方利益共享

  长宁区一小区内,物业公司强调提供的维保单位的报价最低,而业主们在走访了原厂
家后发现,同样是维保,该品牌公司提供的费用竟然还便宜

800 元。面对鲜明的报价,为何

物业公司竟然选择了高价的

“杂牌”呢?

  业内人士透露,小区内往往存在

2-3 部分的利益共享者。首先是电梯保养单位,其次

是某些物业的小团体或某些主管小区的主要人员,再者就是参与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另有人
士表示,物业公司公然索要

“入场费”,正规企业只能被逼撤离,究其根源,物业企业很难

在一个楼盘做长久,在物业费上缴率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不规则操作的物业公司,只能拼
硬件,捞取部分外快。
  电梯主要依靠日常保养
  上海市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电梯质量基本过关,电梯
在出厂时已符合国家的有关质量标准,绝大部分事故的根源都集中在安装、运行、维修保养
的环节上。而预防事故则主要靠维修保养,电梯的保养期限一般为

15 天一次,它要求维修

方准确了解电梯的构造,各主要零部件的功能、安装位置及工作原理。由于各电梯厂家在核
心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相比较而言,

“嫡系维保”也能够更加到位。

  

“电梯保养尚未引起业主足够重视。”在电梯不影响上下运行的情况下,业主很少会关心

其维修保养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时,往往又为时已晚。他强调,如果日常疏于保养或保养
不到位,电梯的安全隐患、维修成本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电梯的使用寿命也
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业主提出

“原厂维保”的要求,正是这方面维权意识觉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