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九种小酱制品的加工方法

 

  在现代的农业市场中,有的粮食、水果和蔬菜集中鲜卖往往效益较差,如果进行一些制

作加工就能稳稳创收。夏秋是粮食、水果、蔬菜的收获旺季,也是制酱晒酱的黄金时期,农民
朋友可以利用现有这些农产品进行制酱加工,这既是缓解这些产品滞销的好办法,又是一
项较为稳当的致富门路。现介绍几种市场短缺的小酱制品制作方法,供农民朋友或个体加工
企业参考。
  一、苏北大辣酱
  

1. 特点:大辣酱是江苏省苏北地区的特色产品,成品为暗红色,有光泽,挑起成堆,

酱面呈现黑红色的油汁,香、辣、咸兼有,并略带甜味。
  

2. 制作方法:①原料配方。小麦 3 千克,黄豆 2 千克,糯米 3 千克,鲜椒 50 千克,食

10 千克。②制坯晒坯。将盐按量称入盆中,加入冷开水 10~13 千克,搅拌溶解,然后澄

清滤去沉淀物,放入敞口的陶盆中,置于烈日下晒

6~8 天,以提高盐水浓度;筛选小麦、

黄豆,去杂洗净,将小麦浸泡

12 小时左右,黄豆浸泡 4~5 小时,将它们沥干分别入锅,

猛火蒸熟,捞出后摊在室内篾制的竹匾中,厚

3.5 厘米左右,上盖较大的瓜叶,任其自然

发霉(霉的颜色以淡黄色为最好,发至丝菌分布均匀时即可);将霉好的小麦、黄豆置于烈
日下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倒入有盐水的陶盆中均匀混合,下入发霉后粉碎的黄豆粉,再
次搅拌均匀,再置于烈日下暴晒;将糯米晒

3~4 天后取出洗净,蒸熟,掺入麦子、黄豆酱

中,继续暴晒,每天早晨均匀翻动,

15~20 天后,酱成黑褐色,水分已干,当盆面出现酱

色油时,即成晒熟的坯。在整个晒制过程中,盆的上口用细薄的白纱布扎口,以符合卫生要
求。③分批拌椒。

7 月至 10 月下旬,采收半红半青的鲜椒,剪去椒柄,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切碎,再放入坯中充分搅拌均匀。要随切碎随拌入,一般分两次拌入,第一次拌入青椒后晒
2~

3 天,让大部分水分蒸发以后,再拌入第二次。一般拌入鲜椒 50~70 千克,制酱 50 千

克左右。④后期晒酱。拌椒均匀后,继续暴晒,每天早晨、夜间各翻拌

1 次,防止酱面结壳硬

化而导致水分不能蒸发,使得色泽变黑,风味降低。暴晒期间,切忌生水进入,以防腐烂变
质。一般晒

20~30 天即成优质的苏北大辣酱。

  二、清香小麦酱
  

1. 特点:具有小麦的清香原味,纯正可口,老少皆宜。

  

2. 制作方法:①浸麦发芽。选择饱满、无霉烂的小麦,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

30~40 小时,捞出滤干水分,盛人竹器内,放置室内 1~2 天,待 80%种子出芽即可。②发
酵。摘取新鲜、干净的阔叶瓜叶,摆在柳筐内,按一层麦芽一层瓜叶的方式放置,最上层再

1 层瓜叶,并用纱布封严,置于室内,在自然环境中发酵,一般 5~7 天发酵结束。③晒

料粉碎。拣出叶片后,将发酵生菌的黄色麦芽摊在屋外晒干,再将适量干制的花椒、茴香等
配料与麦芽混合均匀,粉碎成面粉备用。④装料。将已配制好的麦粉装入缸、盆等容器内,按
料∶水∶盐为

1

∶3∶0.5 的比例混合后拌匀。⑤晒酱。将酱料装在敞口的缸、盆等容器内,用细

密的纱布盖严(防止蚊、蝇等进入),置于阳光下晒制。炎夏

6~9 月是晒酱的最佳时节,每

天早晨揭盖时均匀搅酱

1 次,但酱被晒热时不可搅动,以免发生酸化。晒制过程中防止雨水

进入。一般晒

15~20 天即可食用或出售。

  三、西瓜黄豆酱
  

1. 特点:酱香纯正,清香微甜,百吃不厌,是佐餐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