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儿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探讨

  【摘要 】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理念及措施 。方法  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回顾 、

总结

,

立足儿科护理特

,

从必要性 、

可行性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  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

,

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

99. 4%

结论  心理护理丰富了儿科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

,

是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 。

【关键词 】 儿科  心理护理   沟通  满意度

  近年来

,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人们从社会 、

生理 、

心理

三方面对人的本质的认知不断地深化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

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

,

以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人与健康 、

疾病的关

,

已经得到护理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

[ 1 ]

。心理护理作为现

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心理护理

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

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等方

,

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予以病人关心

,

支持和帮助

,

以满

足病人的要求

,

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提高病人认知和战胜疾病

的信心和能力

,

同时增强病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

促进疾病的康

,

维护病人的健康 。由于儿科的特点

,

护理对象为

14

岁以下儿

,

由于儿童各年龄段的差异

,

患儿所患疾病的不同

,

家长的文化

层次不同

,

再加上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

进行心理护理较困难

,

于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 。为更好地为患儿全方位服务

,

我们在

临床工作中

,

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

我们通过对患儿与家长整体的的心理支持

,

利用家长与患儿亲密

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

达到对患儿的良好护理效果 。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08

1

月至

2008

10

月我院收住的

168

例患儿

,

中男性

100

,

女性

68

;

年龄

14

岁以下

,

平均年龄

8. 3

岁 。

2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

2. 1

 患儿的心理状况  患儿一方面遭受疾病的折磨

,

本身就很

痛苦 。当面对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

,

多数表现为恐惧 、

紧张

,

有的

患儿哭闹不止 。

2. 2

 家长的心理状态  家长带着患儿进入医院后

,

其心理感受

是复杂的 。陌生感

,

急于求成的心理

,

盲目求医的心理

,

自责

,

爱的心理

,

忧虑与烦恼

,

悲观失望

,

由于经济因素产生忧虑等心理

感受都会出现 。

3

 心理护理措施

3. 1

 拥有安全感  

6

个月左右的婴儿

,

心理反应虽然小

,

但非常

需要母亲的爱抚

,

护士应经常对他们轻拍

,

抚摸

,

搂抱及逗笑

,

调节患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

从而产生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

全感 。

3. 2

 克服恐惧感  

6

个月至

4

岁的患儿

,

心理反应明显

,

最好允

许家长陪护

,

这样较容易使患儿建立起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信任

感 。对这类患儿

,

护士更应多关心体贴

,

避免呵斥

,

责备患儿

,

通过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如将故事

,

玩玩具

,

看图画等建立良好互

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

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

3. 3

 观察患儿异常行为  年幼患儿病情变化快

,

不善用言语表

达自己的感受

,

要求护士多观察

,

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

,

目光

,

体态等

,

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

,

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3. 4

 沟通技巧  年龄较大的患儿

,

能较好地用言语进行沟通

,

够与病房其他患儿建立伙伴关系 。护士应尽可能地与患儿进行

沟通

,

解释住院和诊治的原因

,

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 。对于重

危患儿

,

病房护士表情应与所处场景相一致

,

因为在不同的场景

,

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

我们应庄重地低语

,

沉稳和蔼

,

除询问病情外

,

还要查体

,

给予患儿抚摸面颊 、

小手等

爱抚动作

[ 2 ]

。也可让患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

如收拾自己的

东西

,

帮助病重患儿拿些东西等

,

对患儿的积极行为要及时鼓励

和表扬

,

从而使患儿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

3. 5

 心理呵护  致残患儿往往具有严重抑郁 、

自卑心理

,

更要加

倍呵护

,

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护士应经常巡视

,

给他们讲一

些小故事

,

讲身残志坚的故事

,

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治疗的

信心 。

3. 6

 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

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

,

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

悉的表达方式

,

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

,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

,

一旦发病

,

父母格外

紧张 、

焦虑

,

他们大都过分照顾

,

夸大病情

,

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

要求 。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

心理支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

[ 3 ]

。在此

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进行护理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

理护理成败的关键

,

建立与家长的良好关系对心理护理效果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

,

并始终贯穿于心理护理全过程 。这包括运用人

际关系沟通技巧等 。

3. 7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护理是当前推崇的护理模

,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

儿科

护理中的人性化健康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护理的具体体现

[ 4 ]

。儿

科病人由于年龄较小

,

心理发展不成熟

,

对疾病缺乏正确理解

,

理活动随着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情况的变化会发生迅速变化

,

影响

诊疗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

在护理中更需

要注重细节

,

讲求方式 。一是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

选择恰当方式 。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漫画

,

编写讲述小故事

,

寓教于乐

;

二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 、

橱窗

,

形式上要

图文并茂

,

版面上生动活泼

,

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 、

漫画

为主

[ 5 ]

4

 讨论

儿童不管在生理 、

心理 、

认知发育及情绪变化上都和成人差

异很大

,

而且各个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反应

,

因此对于儿科

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占多数

,

家长对子女往往娇宠 、

放任

,

特别是在患病住院期间

,

独生子女一

般都表现有依赖性强 、

忍耐性差 、

害怕吃苦

(

如怕吃药 、

打针

)

,

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针对儿科工作特点

,

护理人员除

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 、

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外

,

还应帮助

患儿做好操作前的心理准备

,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

我们关心

患儿的心理状态

,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及行为指导

,

激发患儿自控能力

,

配合治疗

,

从而达到患儿早愈的

目的 。由于我们对儿科护理特殊性的正确认识

,

我们护理人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