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何提高彩色图像四色印刷质量
  彩色图像印刷是现代印刷业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作业。印刷的彩色图像是对自然界真实景
物的复制。自然界景物不能被直接印刷复制,必须借助于成像设备,将形状及颜色记录于感
光材料等平面介质上,形成颜色的模拟量,或记录于

CCD 等光电转换器件中,直接生成颜

色的数字量,才能用于印刷复制工艺。
  现有的光电成像设备,通常将景物的光谱色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分量记录,形成该设
备的颜色空间。三原色选取不同,颜色空间大小不同。三原色的亮度和色饱和度越小,颜色
空间越小,空间边界上描述的颜色与相应光谱色的差别越大。同时由于受到感光材料特性的
限制,或光电转换器件性能的影响,颜色的真实性又会遭受损失。所以对彩色图像复制来说,
选择适当的

RGB 颜色空间和介质表现原稿的颜色,对印刷效果能够接近自然景物的真实颜

色是非常重要的。
  人眼对颜色的视觉感受方式,视杆细胞感受明暗,视锥细胞感受彩色。从彩色图像复制
而言,颜色应分为两部分,即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这样分解颜色,是模拟人的视觉系统
感知的颜色。彩色图像的立体感由图像颜色亮度表示,其中主要影响是中性灰成分。由上可
知,对印刷颜色中的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分别调控是很重要的。
  颜色被印刷复制时,油墨印刷色域范围会使颜色空间再度压缩,原稿颜色线性转换和
分色算法也会使印刷颜色阶调特性改变,所以印刷色域范围的控制和相关算法的选择及优
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印刷颜色空间是由基色油墨特性决定的。四色印刷使用的

C、M、Y、K 基色油墨,印刷显

色的光谱曲线与理想颜色光谱曲线有较大差距。油墨叠印的二次色

CM、CY、MY 显色效果,

特别是蓝色和绿色,与理想颜色差距更大。目前大幅度地提高油墨性能的可能性不大。因此,
四色印刷色域只能维持现状,仅为可见光谱色域的一半左右。
  四色印刷以印刷颜色密度匹配原稿密度。颜色密度实质表示印刷油墨的用量,并不能反
映颜色色度和亮度的构成。四色印刷习惯以提升密度曲线增加印刷颜色饱和度。事实上,由
于油墨颜色由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组成,在增加油墨用量时,如果构成彩色成分的基色
油墨网点原已接近或达到最大,增加量会较小,而作为相反色的基色油墨网点的增加量会
较大。熟悉电分机工艺的人员都知道,相反色增加量多于基本色增加量,意味着灰成分增加,
颜色亮度下降,在油墨总量限制的条件下,还意味着颜色饱和度下降。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虽然印刷品的墨色变得更加饱满,但是中、暗调颜色的亮度过低,而且饱和度也有不同程度
损失,墨色的中性灰成分得不到恰当控制。即使相反色与基本色近似同步增长,也不能有效
提升饱和度。四色印刷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不能分别有效调控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油墨用
量造成的。
  由分析

Photoshop6.0 中典型 ICC 四色分色规范得知,四色印刷颜色的视觉明度设计值

并非遵循孟塞尔视觉明度曲线,而是近似直线,坐标显示出四色印刷颜色的中性灰成分过
多。四色印刷强调提升复制颜色的饱和度,以过度牺牲颜色亮度为代价,是四色印刷技术的
另一重要缺陷。
  由于以上缺陷,造成印刷图像颜色沉重,层次损失较多,立体感较差。因此常常引起客
户抱怨印刷效果与真实景物颜色差距过大,印刷质量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