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概述:

爆裂性眼眶骨折

(blowout fracture of the orbit),又称爆裂性眶底骨折简称

眶底爆折,是指在眼眶前面遭受暴力,使眶压增高引起眶内下壁向外爆裂而成
的特殊类型骨折。其眶缘完整,由于伴有眶内容嵌顿,眼外肌等眶内组织脱位
于骨折孔,而产生复视、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受限。可同时合并眶内侧壁或顶
壁 骨 折 , 故 有 人 称 之 为 眶 底 骨 折 综 合 征

(orbital   floor   fracture 

syndrome)。Mack-enzie

首先描述本病,并指出 外伤性眼球内陷 为眶底骨

折所致。

Smith 和 Regan1957

 

年将本病定名为爆裂性骨折。   

 

流行病学:   
眼眶虽仅占人体前表面积的

2%,但眼眶外伤在所有头部外伤中占的比例却很

Greenwald 等统计了 1 年间收治的 471 名眼外伤患者,其中眼眶骨折 34

人,占

7%在车祸事故引起的全身伤中,眼眶伤就占 9.8%,可见这种骨折并不

少见只是在临床上常被误诊和漏诊,文献中报道健康搜索的并不多。近年来,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此种骨折已被充分认识并得到恰当的治疗。

病因:

 

病因几乎均由外界暴力引起。   

 

发病机制:   
爆 裂 性 眼 眶 骨 折 形 成 的 机 制 , 一 般 认 为 与 眶 内 流 体 压 力 突 然 增 高 有 关
Converse 和 Smith 等提出鶒:当致伤物直径大于 5.0cm 时(即大于眶径)致伤
力作用于眼眶软组织可以使眶内流体压力突然增高,凭借液压传导波及眶骨,
使眶壁最薄弱处发生骨折,眶内侧壁

(0.2~0.4mm)和底壁(0.5~1.0mm)最

薄,因此是爆裂性眼眶骨折的好发部位。并使眶内软组织嵌顿于骨折处或陷入
鼻窦腔健康搜索。眼球周围有脂肪保护,一般不会发生眼球破裂。

Smith 等进

行尸体损伤性试验证实了这种骨折发生机制健康搜索并把这种单纯眼眶壁骨折
而不合并眶缘凹陷性骨折者称为液压性骨折

(hydraulic fracture)  

。   

另外一种认为与外力直接作用于眶缘有关。

Fujino 等提出致伤力作用眶下缘,

将骨质眶底和骨膜推向后方导致眶底线状骨折和骨膜撕裂,软组织被挤入上颌
窦。当致伤力停止时,骨折眶底迅速复位。而软组织恢复较慢,所以常被嵌于
骨折处。如果外界来的致伤力大,在眶底发生线状骨折后,使骨折线前方骨片
的后缘把骨折线后方骨片的前缘继续向后推压,造成重叠性多块骨折片。这种
骨折在致伤力作用消失后骨折仍不能复位。可引起眶内和眶周组织水肿,眶内
流体压力增高,挤压眶内容物,在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眶内软组织被挤入骨

 

折区,甚至陷入上颌窦发生嵌顿。   

通过动物模型健康搜索的建立研究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发生机制结果表明眼球内
陷的原因有以下

4

 

点:   

(1)眶底和眶内壁裂开、外移,骨性眶腔容积扩大,是眼球内陷的主要原因。 
(2)

 

骨壁破裂,眶内软组织疝入上颌窦和筛窦内,眶内软组织容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