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测评报告应该给出一目了然的分析过程和结果。领导层和相关人员能够非常轻松地理解报告内容。
报告会指出带来效益的关键业务情况,并描述出这些操作层面的数据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之间的
关系。对参与实际业务的员工来说,可以通过报告中所提到的实际场景来解释以下问题:

  针对员工绩效的测评内容是哪些?

  测评结论是通过其中具体哪几项得出的?

  员工如何才能加深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程度并提高其绩效水平?

  在有效地提高绩效方面,测评内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报告的受众必须能够把报告内容应用到日常
工作中去,并跟踪目标的实际进度。报告的准备过程中会用到业务流程知识,这对不熟悉这一套的员工
来说会有些敏感。

  提高认可度的四大关键活动:问责

  在完成了扩展测评体系、沟通各项测评内容的内在逻辑、向全体员工传递测评意图、汇报测评结果这
些工作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还需承担以下两个角色中的一种: 1.对评测过程负责;2.对后续措施
负责。

  第一组员工负责以下工作:数据解释和汇报,通过定期回顾来确保各项测评内容的适用性,在测
评内容与目标相背离或者需要优化、调整的时候能够及时响应。每一个员工都在参与测评过程的维护工
作,这样的测评体系就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整个过程的责任标注非常清晰,能够为
其他员工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信息和建言献策提供便利。

  绩效提升必须遵照测评结果来开展。第二组的员工负责在测评数据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要采取哪些
措施。这些措施应当具有体系性、预见性和持续性。其中,持续性对建立员工间相互理解非常重要。要对

类似于 因为 X 而导致 Y

发生 的陈述先进行释疑,然后再贯彻执行。施策者通常都会往适合他们情况的

方向进行引导,这有助于在讨论绩效问题时可以用大家能理解的语言来进行。

  通过分配业务流程拥有者这种方式来促进对测评结果和业务成果建立问责制。作为对流程绩效负责
人,流程拥有者在流程需要改进或者合并的时候可以向每个参与者发布明确的指导意见。员工也知道能
够从谁那里获得业务支持或者解惑。流程拥有者应该具备与预期的绩效基准相匹配的知识,或者拥有能
够通过理解这些数据来正确判断流程是否正常运行的能力。这份职责还能通过纵览整个团队业绩的方式
来进一步激励流程拥有者。

  为了规范测评过程和建立输入输出之间的直接关系,要明确定义参与其中的各个角色的职责。流程
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为此,大家都应该负起明确而具体的责任。

  从调查数据中获得证明

  在 2010 年,APQC 调查了超过 220 个组织的绩效测评成果。那些绩效评价接纳程度低于平均水平
的企业,其组织中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1.评测结果上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2.公平性,因为每
个人都不能完全掌控结果;3.建立指标的资源条件不成熟。4.评测内容与重要的经营活动无关;5.评测
内容经常变化;6.评测内容被用做惩罚员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