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11

年 11 月

于慧等: 海冰淡化方法与应用前景概述

技术

[5,11 - 12]

小试等多项研究,提出了离心法

[12]

力法

[5]

冻融法

[5]

膜法、淋融法

[11]

挤压法等多种

海冰脱盐方法。经过近 10 年的研究攻关,海冰离心
脱盐法和重力脱盐法在诸多海冰脱盐方法中表现出
脱盐效果好、技术经济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海冰淡化
从科学设想走向产业化的主要技术。

1

海冰淡化方法

目前我国对海冰进行脱盐的方法大概分成 2 大

类: 一类是固态脱盐法,另一类是液态脱盐法。

1. 1

固态海冰脱盐法

通过海冰形成的原理可知,海冰的盐分来源于

海冰形成的过程中包裹的海水,即所谓的盐泡。如
果把海冰击碎盐泡也随之破碎,盐水就会流出。但
是由于冰温较低,盐泡中卤水黏度较大,盐泡破碎后
卤水都黏附在冰表面。如果能给以外力( 离心力、
重力、挤压、冲洗等) 或降低黏度,使盐水从冰表面
脱掉,即可达到脱盐的目的。

对固态海冰进一步脱盐的方法有: 离心脱盐法、

浸泡脱盐法、浸泡离心脱盐法、重力脱盐法等。

1. 1. 1

离心法脱盐

海冰固态离心脱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海冰中

卤水施加超重力( 通常是通过离心运动) ,使卤水克
服冰表面的黏性附着力和盐胞管中的表面张力对其
的约束,从而使卤水脱离海冰。可见海冰离心脱水
主要为卤水在冰面的液膜流动。由于海冰本身为淡
冰,主要盐度来自于卤水,即海冰盐度取决于海冰中
卤水含量,海冰离心脱盐的过程也就是使海冰离心
脱水的过程

[12]

国家海洋局环境监测中心

[12]

研究了离心转速

对渤海灰白冰脱盐效果以及主要超标水质参数的影
响。实验发现,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离心
转速的变化对灰白冰脱盐效果有显著影响。当转速
达到 2 000 r /min 左右时,脱盐效果便可达到标准。

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对粒

径、分离因数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了最佳
的分离粒径是 6 ~ 9 mm,最佳分离因数是 1 100。

( 1) 分离粒径
该实验室采用滚筒式碎冰机破碎海冰将盐分暴

露出来,通过筛选取粒度为≤3、3 ~ 6、6 ~ 9、9 ~ 12、

12 ~ 15 mm

的颗粒,并分别取不同粒度的海冰 100

g

,测量未离心前不同粒度海冰的盐度。同样再取不

同粒度下、相同重量的海冰,在分离因数为 1 100,分
离时间为 1 min,经离心机离心脱盐,检测淡化后海

冰盐度,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13]

1—

离心分离前; 2—离心分离后

图 1 不同粒度下的海冰离心前后的盐度

从图 1 中可以得出,在离心分离前海冰盐度随

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在离心分离后随粒径增大盐度
先降低后升高,在 6 ~ 9 mm 达到最小。海冰破碎是
从海冰脆弱的盐道处破裂,大颗粒的本身盐泡就较
少,比表面积小。小颗粒较大颗粒有更大的比表面
积,故在分离前小颗粒盐度高于大颗粒。经过离心
分离,大比表面积的小颗粒表面的液膜不易脱落,大
颗粒虽然相对比表面积小,但本身还含有未破碎的
盐泡,而 6 ~ 9 mm 的颗粒大部分盐泡都被打开,相
对于小颗粒又有较小的比表面积,故盐度达到了最
小值。粒度对盐度的影响是比表面积和未打开盐胞
共同作用的结果。

( 2) 分离因数
该实验 室 通 过 取 相 同 质 量 和 相 同 粒 径 ( 3 ~

6 mm

) 的冰粒在分离因数 500 ~ 1 700 进行离心脱

盐的实验,来考察分离因数对脱盐效果的影响。从
图 2 可以看出,分离因数越大越容易脱盐,随着分离
因数 的 增 加,盐 度 逐 渐 降 低,但 当 分 离 因 数 超 过

1 100

时,盐度趋于平衡。增加分离因数,实质上增

大了使卤水脱离冰粒的驱动力,使卤水更快地从冰
面脱离,卤水液膜减薄

[13]

图 2 海冰盐度随分离因数的变化

1. 1. 2

浸泡脱盐法

浸泡法海冰淡化的基本原理是粉碎冰体使海冰

中的盐胞被打开,再向冰中加入适量的浸泡水,固态
冰在液态水中浸泡时能使冰温升高,卤水的黏度

·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