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和企业在技术、装备、工程和资金等方面都占有优
势,

并十分关注我国海水淡化市场,积极开展相关工

作,抢占我国海水淡化市场,相比而言,我国海水淡
化整体实力较弱且处于劣势。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

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
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体系,必须思考
与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海水淡化水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看待海水

淡化淡化水;

二是海水淡化产业的定位问题,

即:什么是海水

淡化产业,

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三是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机制的问题,

即:如何看

待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四是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即:海水淡化水,要产

得出、

用得上、

用得好;

五是资源与环境的问题,

即:

海水淡化要与资源

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六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问题,

即:原始创新

与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七是技术和工艺路线问题,即:热法、膜法及热

膜耦合,

电水联产、

余热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八是产业发展目标问题,即:立足现实、明确目

标、

稳步推进;

九是产业发展方式问题,即:试点示范、产业基

地和产业联盟等;

十是供水体系问题,

即:

海水淡化水的供给和调用;

十一是标准体系问题,

即:

产品生产、

设备制造、

工艺技术和监督管理等标准体系;

十二是政策管理体系问题,

即:

建立和完善海水

淡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

因此,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上

十二个方面的问题,以有效保障海水淡化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

概括地说,

就是把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和战略储备,

统筹规划、

依靠科技、

集聚发展、深化试

点、

完善政策、

健全标准、

加强监管,

推动海水淡化产业

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共

赢,

为促进我国水资源持续利用和供水安全做出贡献。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法规和标
准等,培育和规范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企业
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坚持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大

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根据需求和实际条件合理选择
地点、

规模、

工艺路线和应用方式等;

积极推动利用海

水淡化水,

将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统筹规划,

并优化

用水结构,

保障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三是坚持海水淡化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

则。

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在大力

发展海水淡化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浓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余热余压蒸汽和可再生
能源及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
用水平、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优化海水淡化工艺、合
理利用热膜耦合和电水联产等工艺,提高海水淡化
适应性和发展水平。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

合的原则。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既要重视原始创新,

也要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从人
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提升海水淡化科
技水平,

从技术、装备、工程设计建设和工程应用等

多方面增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实力。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必须明确两个定位:

一是海水

淡化水的定位;

二是海水淡化产业的定位。

海水淡化水是一种新的水源,

可用于生产、

生活

和生态。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
备,

要纳入水资源统筹规划和调配。

海水淡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新的经济增

长点。海水淡化产业是以生产海水淡化水为主要目的,
包括相关技术研发、

设备制造、

工程设计与建设、生产

运营、

原材料生产与销售、

咨询服务、

宣传培训和交流

等工序和环节,

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生产体系。通过大

力发展海水淡化,

促进产业链延伸,

发挥拉动效应。

一是提高海水淡化产能。到 2015 年,我国海水

淡化产能达到 220

伊10

4

m

3

/d 以上,海水淡化对解决

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 50%以上,对沿海缺
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 15%以上;大
幅度提高苦咸水、

微咸水的淡化利用能力。

二是完善海水淡化产业体系。建立我国自主技

术研发、

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应用、原材料生

第 38 卷 第 12 期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