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现代铸铁 2012 / 1

了解钢铁材料抗拉强度与硬度之间的关系

及其影响因素,不但对材料的生产厂家,而且对

于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

1

钢的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国 际 标 准 ISO 18265:2003 以及国家标准

GB/T1172-1999 都列表标明了各种钢的抗拉强
度与硬度值,从公布的换算表可以清楚地看到,

钢的抗拉强度与其硬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知道
了某种钢材的硬度值,就很容易换算出相应的抗

拉强度。但是由于钢材化学成分的差异,制造工
艺的不同,换算出的抗拉强度相差较大。比如

#45 钢,

当用淬火后高温回火(调质)和正火处理

两种工艺获得相同的硬度值 200 HB 时,调质态
的抗拉强度为 620 MPa,而正火态的只有 540
MPa

[1]

ISO/TR 10108:

1989《钢——

—硬度和抗拉强

度换算》 是一个硬度和抗拉强度换算的技术报
告,是为布氏硬度和维氏硬度建立的硬度—抗拉
强度换算及其应用规则。材料是超软钢、软钢、结
构钢、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合金钢和不锈钢,
换算关系在 95%置信度极限下抗拉强度分散带
的宽度在 200 MPa 以上

[2]

因而,建立在生产条件

下各种钢材的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就显得重

要了。

为了便于用硬度监控铸造碳钢的质量,杨玉

民等人

[3]

发现铸造碳钢的抗拉强度与硬度(HBS)

呈线性关系(图 1),通过线性回归获得了公式:

R

m

=3.31HBS+35.03

(1)

公式(1)解决了由于试样存在缺陷而测不出

抗拉强度,造成铸件不能及时转序,从而影响生

产效率的难题。江勤峰等人

[4]

通过大量试验建立

了昆钢冷轧薄板 St13 抗拉强度与洛氏硬度关
系,

可用于不同板厚钢板的强度估算。他们获得

的关系式为:

R

m

=2.552 6HRF+118.63

(2)

(0.7 mm≤板厚≤1.1 mm)

R

m

=2.136 1HRB+215.03

(3)

(1.1 mm<板厚≤2.0 mm)

42CrMo 钢强度高,淬透性好,广泛用于齿

轮、螺杆、曲轴及大截面轴类零件的制造,特别是
在高强度紧固件的制造中更是具有重要地位。余
兆新和谢灵扬

[5]

建立了适用于热轧、退火以及调

质状态 42CrMo 钢的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关系
式:

R

m

=49.1+3.174HB+R

(4)

(HB <200,R =-16;HB =200 ~250,R =-100;

HB>250,

R=+16)

[3]

奥氏体不锈钢的里氏硬度(HL)与屈服强度

(R

p0.2

)和抗拉强度(R

m

)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其回

归关系式为

[6]

R

p0.2

=3.38HL-941.16,

相关系数 R=0.981 (5)

R

m

=2.06HL+116.01,

相关系数 R=0.938 (6)

奥氏体不锈钢的维氏硬度(HV)与屈服强度

(R

p0.2

)和抗拉强度(R

m

)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其回

归关系式为

[6]

R

p0.2

=3.40HV-212.90,

相关系数 R=0.988 (7)

R

m

=2.10HV+252.46,

相关系数 R=0.956 (8)

2

铸铁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2.1

灰铸铁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灰铸铁是由片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碳化

物、磷共晶、硫化物以及夹杂物组成的多相复合
材料,由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大小、形态以及分
布不同,对铸铁的抗拉强度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

响。此外,灰铸铁的抗拉强度还受合金元素加入
种类和加入量、熔炼方式(冲天炉或是电炉)、原
材料的遗传性、孕育剂种类、孕育量、孕育方式

(一般孕育或随流孕育)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其

与硬度的关系比钢更复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铸造学者对灰铸铁的共

晶度(Sc)、抗拉强度(R

m

)及硬度(HB)之间的关系

做了大量的统计和计算,

总结成下列计算公式

[7]

图 1 铸造碳钢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4]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sil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the cast carbon steel

[4]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M

P

a

硬度实测值(HBS)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