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汉书·艺文志》里,已然出现了《堪舆金匮》、

《宫宅地形》、

《地典》等几本有关风水的书

目。在《后汉书·艺文志》里甚至还出现了将阳宅配五行、五音、五方论吉凶的具体方法。其云:
“宅有八术,以六甲名教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

……

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故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则

商南方火也。徵,北方水也。水胜火,火灭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

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代人修造房子,不
仅开始注重门向,而且还注重宅主姓音五行与宅向五行的生克,这无疑是后世阳宅风水

理气的发端,也可以说是 八宅派 的滥觞。

    

阴宅风水术呢,汉代虽然出现了张平子、青乌子等几位 善葬 者,但均无比较系统而

全面的理法。考张平子《冢赋》,言上下岗垅之状,峦头尚不成法,何谈理气。青乌子之书

已然遗失,据唐朝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引用《青乌子》云: 青乌子称山望之如月形,或
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如楼,葬之连州二

千石。 可见,这青乌子的峦头功夫已涉高深,倘若汉朝确有其人,且此段文字又确系此

人手笔,那么,他就是真正的风水鼻祖了。可惜,青乌子其人 史失其名 ,考证无据,故
风水鼻祖的尊号便落到了晋代郭璞的头上。

    魏晋时期,风水之风在士大夫之间渐渐兴起,仅《晋书》一书就记载了魏舒、陶侃、羊祜
等几人因风水而致贵的故事。在此风吹拂之下,我国风水术迅速成长,并最终产生了两位
开山立祖的风水大师:管辂与郭璞。

《魏志·

管辂传》记载管辂相母丘俭墓,说其 林木虽茂,

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垂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

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在这里他已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 四象 纳入

到了风水地形之中,成了后人看风水不可不论的 四势 。遗憾的是,管辂没有这方面的著

作传世,所谓《管氏地理指蒙》显系后人伪作,其中几句 李淳风曰 的话就大穿其帮了,
不打自招地供出了它是唐代以后的作品。

    

郭璞,博学高才,词赋为东晋之冠,曾从河东郭公受《青囊中书》。《晋书》说他

洞五行、

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他所著述的《葬书》(清学
者姚际恒《古今伪书》论证其为后人伪作),对龙、穴、砂、水、生气、土质、五行、方位等风水
的主要内容,均有论及,是当时最为系统而完整的风水理论。因之,《葬书》便成了我国风
水术正式诞生的标志,也成了我国第一部最权威的风水法典,故后世言风水者皆以郭璞
为鼻祖,并将《葬书》名之为《葬经》。该书以论峦头形势为主,也涉及到了一点方位和五行,

但作者明确指出: 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把峦头的形与势看得比
方位更重要。实际上,我们从有关郭璞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在他那里还没有什么理气方法,
因为他论断风水吉凶的主要方法还是看峦头和以易卦占卜。如《浙江通志》记载,郭璞参与
选温州城址时,开始打算选城址于江北一带,但是取土称过之后,发现土轻了,遂过江 ,

登上西北方的一座山峰(该山由此命名郭公山),见 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

口 ,于是确定该处为城址。并说: 若城绕山处,当聚富贵,但不免兵戈水大,城于山,

” 

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 又如郭璞《迁城记》里描述福州市云:

……”

左旗右鼓,全闽二绝,旗山在洪塘山之西,山巅欹侧,其形如旗,鼓山屹立海滨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均找不到任何理气内容。《晋书·郭璞列传》里则明确记载,司马睿曾先
后两次请郭璞到建邺卜地,郭璞都是用易卦占卜断其吉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