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Lynn)的胚芽住宅设计研究以及其他作品。

比较而言,第一种倾向也许会把精力完全放在对最终形态的研究上,醉心于某种艺术
形态的创想(这必须依靠某种艺术天赋或与生俱来的艺术敏锐性),或许同时也要忽
视或有意扭曲建筑设计过程。第二种倾向中的建筑也许会以非常中性和普遍化的状态
来实现,也就是说,也许会走到现代主义关注抽象空间而不关注身体或人自身感受的
老路上。[1]

在这样的一种思考下,荷兰建筑师拉斯·斯普布洛伊克(Lars Spuybreok)希望提出

一种不同于两者的模式,一种 建筑软化 的模式。[2] 这种模式也许会避开这两种倾
向:由于斯普布洛伊克认为建筑是易变的同时又会对其中的使用者作出相应反应,因

而,建筑完全可以被解读为 形态(身体)+程序(日常生活) [3](form[body]
+program[routine]

),而这正是 软建筑 的定义。按彼得·塞纳(Peter Zellner)说

法[4] “

, 软建筑 将把建筑的弹性与身体的弹性连为一体。斯普布洛伊克认为:

……(上述)两个倾向在当代文化中一直在不断加强,但是,肯定存在(其他)可能
性。工具主义者(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在调和身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矛盾,并必将影
响或改变身体及其周围世界。实际上,有两种途径来反对这种技术决定论说法。第一种
建筑目标和技术目标的完全融合。第二种:身体与技术的完全融合。在第一种途径中,
建筑特征消失了(这并不是坏事)。在第二种途径中,身体的灵魂已经毫不费力的逐
渐向生物工程技术转变(这也不是坏事)。在这两种途径中,技术希望实现人体的镇
定,调节人体并保持人体平静,以便为人体提供一种经过协调的气氛,比如在提高了
几层楼高度的时候仍保持人体的静止,以尽可能温和的方式促进人体入睡。但是,也
许很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形:比如技术向推进人体加速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保持人体
镇定;或者建筑完全被技术吞没,以至于建筑完全可以减缓或者增强人体的节律。[5]

从这段话我们会发现,不管出现什么情形,斯普布洛伊克都希望把身体、建筑和技术
融合起来产生一种混凝土式的血与肉,也就是说创造一种这三者之间的新型的积极互
动关系。简而言之,软建筑是一种人、建筑和技术会在其中产生交互作用的建筑。在所

谓的 软建筑 中,身体不会被迫与技术同步,建筑也不会完全替代身体的所有行为。
比如在一般的建筑中,当设置不同的门时,比如推拉门、平开门或旋转门,人的身体
会被迫随着门技术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反应。但是,在软建筑中,我们的身体会对周
围环境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或者互动,而不会因为技术而产生惰性。斯普布洛伊克写
道:

现在,我们仅仅知道这三者之间以比较平衡的关系共存。但是实际上,在这种共存关
系中,技术似乎抑制不住地试图力争取代人类身体的所有行为(比如计算机对各种人

……

类感觉的模拟)

但是,如果当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装置替代身体运行发展到身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