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自然采光需要建筑围护结构上的开口或洞口的位置正确,允许日光进入并充分分配
和发散光线。设计良好的系统能避免因直射引起的会削弱视力和产生不舒适的多余的亮度
和得热,为控制多余的亮度和反差,窗户上往往会设置一些附加件,如遮阳、百叶和格栅,
如有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当自然光足以维持理想的照明水平时,使灯光变暗或把
灯关闭,在尽量节省照明能耗的同时维持所需的工作照明或环境照明,往往也是很理想
的。另外,利用落叶树木在夏季可遮挡多余的过热的日光,冬季树叶枯落后,对日光的进
入影响一般不大于 20%。自然采光环境除了居室日照外,还要考虑室外场地才能形成明

 

媚愉人、有利身心健康的好环境。
  4 

 

关于围护结构及材料的设计

  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
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
[2]

 

  4.1 

 

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尽量减少气候因素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经调查,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的
高 5%左右,尤其是在村镇住区,其建筑层数及容积率平均比城市为低,上述影响比城

 

市更为显著。
  4.2 

 

确定合理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围护结构面积 F/上述外围结构所包围的体
积 V0。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的增长而增长,如果两

幢建筑有相同的体积,设计得较紧凑的一幢热效率也较高。托马斯 赫尔佐格的 对角线立

 

方体 就是应用了体形系数较小形式则冬季热损失较少的原理。
  4.3 

 

合理选择材料达到保温隔热

  根据气候类型,考虑使用不同的围护结构材料,以减少热损失和达到保温隔热效果。
这就要求:(1)在干热气候中采用高热容量材料。(2)在湿热气候中采用低热容量的材料。(3)
在温和的气候中,根据建筑位置和采用的供热/供冷策略选择材料。 (4)在寒冷的气候中

 

采用密封和保温很好的围护结构。
  4.4 

 

使用热效率高的材料

  采用单一材料进行保温隔热已不合适,会大大增加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增加全
寿命费用。目前,新型保温材料的物质种类很多,除考虑其物理性能外,还应了解它们的
强度、耐久性、耐火及耐侵蚀性等是否满足要求,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构

 

造方案、施工方法、材料来源以及经济指标等因素。
  4.5 

 

确定合理的窗墙面积比

  作为影响建筑能耗四大围护部件之一的门窗,一般是薄壁的轻质构件,是建筑保温、
隔热、隔声的薄弱环节。它通过辐射传递、对流传递、传导传递和空气渗透等四种形式导致
建筑物能量流失,绝热性能最差,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占建筑冬季保温和夏季
降温能耗的 50%以上。因此增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门窗的能耗,是改善建筑热、
光环境质量、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步骤。由于玻璃的热传导系数大,无论就采暖还是

 

空调来说,均应严格控制窗墙的面积比。
  4.6 

 

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

  在我国,目前仍有 80%以上的门窗达不到节能要求,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
热量,约占建筑物耗热总量的 23%~27%,若加上门窗面积的传热耗热量,则约占全部
耗热量的 50%。由此可见,外门窗是耗热的重要渠道,是节能的重点部位。尤其是村镇住

区,其钢、木门窗气密性较差,而只有达到每小时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 2.5m3,才能

 

达到节能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