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 造价概算的要求
  从上文机会成本的控制认识中可知,项目施工方需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才能进
行造价概算。而充分论证则依赖于对项目功能定位的把握、项目施工难度的了解以及项目
建设周期等因素的掌控。那么除了在工程技术手段上加以优化外,还需通过怎样的方式来
控制呢?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合理的造价概算团队也是十分重要的。不难看出,若单以造
价人员为造价概算的实施者,将无法完全把握住项目的功能拓展和周期方面的真实信息 ,
其结果自然将增大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难度。
  2.2 造价管控的要求
  造价管控主要存在于项目施工阶段,此时也是造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重点在于,
其是项目预算资金大量投入的阶段,必然对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作为难点,则在
于团队作业模式下的成本控制监管缺位现实。具体而言,在项目团队作业过程中,因技术
的不可分性使得监管每位员工的成本控制效果成为不可能。在此情况下,便容易激发员工
个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一旦该行为不可控并成为常态,有关造价管理的努力都将没有意
义。因此,应在小范围内建立起造价管控形式来。
  2.3 结算的要求
  从传统视角上来看待结算,其主要在于实现资金回笼的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随着中途结算和竣工结算的开展,其也成为了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从项目施工
方的立场出发,在额定造价总费用的情况下,唯有完成阶段性的造价管控才能在中途结
算中获得利润。对于竣工结算而言,则能在逐利性冲动下推动施工方有效完成造价管理工
作。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就为下文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
  3 要求驱动下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要求驱动下,造价管理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以财政拨
款项目为考察对象。
  3.1 造价概算方面
  冶金工程项目存在着单次人力、物力投入大的特性,唯有把握好项目设计关才能避免
不必要的造价波动。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甚至更低,但正是
这少于 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到 70%以上。为此,应在项目设计阶段引入市
场要素,即建立项目制度招标制度(额定总预资金量)。在项目团队设计过程中,应强化
项目设计监管制度。由总设计师对项目设计图纸给予审核并对企业负责。
  3.2 造价管控方面
  在工程施工方面,可采取成本逆向分解制度。把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费用发生的每个环
节层层分解到各班组和个人,每个班组就是一个责任中心,依据全面预算制写出单位消
耗定额,并制定完善的奖励激制,增加施工人员降低成本的意识。将各项预算指标层层分
解,与全面预算有机地结合。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将考核权利下放到班组负责人头
上;同时,还应建立员工直接面对企业工会的利益申述渠道。从而,通过形成双向制约态
势保证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有序进行。
  3.3 结算方面
  针对冶金工程投资金额大的现实,应建立跟踪审核形式。具体包括:形式,其形式可
以通过建立人员跟踪机制来实现,即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强化以审计人员为重心
的跨部门协同模式;效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诸多信息问题,促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应在
于全面掌握造价结算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客观、高效的监管机制;目的,跟踪审计的目
的应在于获取更大存量的造价结算信息,确认各类形式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以上便成为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建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