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使用因果图)。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排列图、相关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日本质量
管理专家谷津进对几个阶段的描述:提出问题→调查实情→整理原因→验证假说→制定对策
拟定对策并实施:
    1、必须将现象的排除与将原因的排除严格区分开;
    2、采取措施后,尽量不要引起其他的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
副作用;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搀假者都能接收的方案。
确认效果的的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将对策实施前后的不合格品率进行比较;
    2、将效果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
    3、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可列出来。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的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 5W1H 的内容,即 WHAT、WHY、WHO、WHERE、WHEN、HOW。
2 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传达;、
3、实施教育培训;
4、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总结的活动内容:
1、找出遗留问题;
2、考虑解决这些问题下一不该怎么做;
3、总结本次降低不合格品率的过程中,那些问题得到解决,那些问题尚未解决。
8、质量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制定质量改进方针
   2、参与质量改进,将工资及奖励制度与改进成绩挂钩;
   3、为质量改进团对提供资源;
   4、对主要的质量改进成绩进行评估,并给予公开认可。
9、质量改进组长的职责:
   1、保证会议准时开始结束;
   2、做好会议日程、备忘录、报告等准备工作和公布;
   3、与质量委员会保持联系;
   4、编制质量改进报告。
10、成员的职责:
   1、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建议;
   2、对其他团对成员提出的原因和纠正措施,提出建设性质疑;
   3、解决质量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4、将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化;
   5、准时参加团对的各项活动。
11、质量改进的障碍:
1、对质量水平错误的认识;
2、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
3、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错误的认识;
4、对权利下放错误的理解
5、员工的顾虑;
12、上层管理者不宜下放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