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
钢筋的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 6m,连接时 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
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
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
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 2m 均匀布置 4 个,穿在箍筋上,
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夜间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焊缝的饱满程

 

度。

?

  2.4 

 

混凝土浇筑的旁站监理

?

  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浇筑
过程应进行旁站监理,主要应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
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以及混凝土
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对于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水
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定应进行二次清
孔。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即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只有这样才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
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是否满
足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通过实践
表明桩基浇筑过程中的堵管也与混凝土的离析有关。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
筑,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长时间中断,防止坍孔情况发生,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笼
上浮的预防: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底部 2m~3m ,且混凝土表面在钢
筋笼下 1m 左右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骨架底口

4m 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

2m 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除上述方法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加以考虑,将钢筋笼骨
架中 4 根主筋伸长至桩底,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局部夹泥,灌注当
中遇到不良地质,诸如流砂、淤泥层等应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提高混凝土坍
落度,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例如有一项工程两根桩凿除桩头过程中发现桩身处有大小不
等的夹泥情况发生。事后分析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中断时间太长造成桩孔局部坍孔所
致,通过采取预防措施,类似的情况以后没有发生。灌注即将结束时要预防短桩情况的发
生,可采取加大侧锤的重量;加水稀释泥浆,使之达到泥浆参数规定的上限,以防坍孔 ;
仔细核对混凝土方量,混凝土应超灌 0.5m~1.0m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避免短桩事故的
发生。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及时督促施工单位

 

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

?

  3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

  桩基础浇捣完后,监理人员应检查桩头清挖情况,及时组织桩基的测定,为后续工

 

程作好准备。

?

  3.1 

 

检查桩头清挖。桩头应平整,干净与设计标度一致。

?

  3.2 组织桩基测定。钻孔灌柱一般采取动力检测法。监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检测人员进行

 

测定,审核试验报告,发现不合格桩及时补救,为上部结构的施工做好准备。

?

  3.3 对桩基强度可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法以判断,但不能作强度评定定值,最

 

终以送检试块强度为准,对桩基予以验收。

?

  4 

 

结语

?

  由于灌注桩基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其质量监理主要依靠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事后
的检测和补救措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因此,监理人员必须全面详细地熟悉整个施工工艺
流程,事先提出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监督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

 

质量控制目标,为上部结构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