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其中软弱变质岩带或夹层以及岩脉的特性;软弱矿物及泥质片岩类、千枚岩、板岩的风化、

 

软化和泥化情况等。 (4)第四纪土层:成因类型和沉积相,所处的地貌单元,土层间接触
关系以及与下伏基岩的关系;建筑地段特殊土的分布、厚度、延续变化情况、工程特性以及
与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形成的关系,已有建筑物受影响情况及当地建筑经验等。
2.3.2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构造研究的内容包括:

 

 

① 岩层的产状及各种构造型式的分布、形态和规模;② 软弱结构面(带)的产状及其性

 

质,包括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胶结情况;③ 岩土层各种接触

 

面及各类构造岩的工程特性;④ 挽近期构造活动的形迹、特点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
对节理、裂隙应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①节理、裂隙的产状、延展性、穿切性和张开性;
②节理、裂隙面的形态、起伏差、粗糙度、充填胶结物的成分和性质等;③节理、裂隙的密度
或频度。
2.3.3 

 

 

地 貌: 研究地貌可藉以判断岩性、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规模,搞清第四

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结构,以及了解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展演化历史、河流发
育史等。
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貌研究的内容有:①地貌形态特征、分布和成因;②划分地貌单元,地
貌单元形成与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的关系;③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的发
展演化历史。

在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中,则应侧重于微地貌与工程建筑物布置以及岩土工程设

计、施工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洪积地貌和冲积地貌这两种地貌形态与岩土工程实践关系密切。

2.3.4

 

水文地质: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

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资料。

在工程地质测绘过程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应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

和地下水露头的分布、类型、水量、水质等入手,并结合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查明测区
内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埋藏条件;含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
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排关系;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
泉、井等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以及地表水体的调查,有利于阐明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3.5 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并预测
其对各类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河流冲刷、岩石风

化等)的分布、形态、规模、类型和发育程度,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趋势,并预
测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3.6 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2.3.7 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2.4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包括航空摄影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
不同遥感图像的比例尺大小是:航空照片(简称航片)1 25000~1 100000

;陆地

卫星影像(简称卫片)不同时间多波段的 1 250000~1 500 000

黑白像片和假彩色合

成或其他增强处理的图像;热红外图像大于 1 50000

 

解译标志,指的是具有地质意义的光谱信息和几何信息,如目标物的色调、色彩、形

状、大小、结构、阴影等图像特征。
2.4.1 工程地质条件的目视解译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