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记者在现场看到,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采用单支座桥墩。有专家认为单支座桥墩在设计上存
在先天不足,对偏载等极端情况考虑不够超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副教授许汉铮对本报直言:

“连续独柱墩的设计方案,在超载严重

时,容易发生倾覆的危险。

“我国的城市立交和高速匝道多采用独柱墩结构,运用也非常广泛。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减少
占地面积,桥形体美观。

”许汉铮直言,“但是在超过荷载的情况下,独柱墩的安全性能很

低。

对于这些说法,上述副书记称:

“我们设计院成立 50 多年来,桥墩采用单支柱设计的工程

很多,但是鲜有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我们也加强了对所设计桥梁的排查。

记者注意到,早在两年前,由哈尔滨市政研究院设计的双鸭山市尖山区在建的三马路跨线
桥发生支架坍塌事故。

三马路跨线桥工程全长

390 米,共 11 孔,其中 2 孔跨越双矿集团铁路专用线。2010 年 10 月

27 日晚 21 时 28 分,跨线桥 5-6 孔浇筑砼桩基时,发生坍塌事故。经现场初步排查,未发现
人员伤亡。

针对官方此前的超载初步判断,一位不愿具名的伤者家属在看到

“3 辆大车都靠桥外侧停靠

得比较近,合计将近

500 吨重量在单侧压着”的说法有些不平,“事实是车辆都在行驶过程

”,其说法得到了另一辆货车伤者家属的认同,并指出车当时是在匝道中间行驶。

而事发后有围观的市民则质疑

“如果桥体倾覆是货车超载所致,为何政府不在入口处设置提

醒标志,并限制超载车辆驶入?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桥体入口处并无任何与超载有关的提示标志。

三方责任界定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黄毅在

24 日新闻发布会上认为“阳明滩大桥

运行一年就发生了断裂,桥肯定有问题

”。

据此前报道,垮塌桥梁的梁箱体西面中间部位,已经开膛破肚,一些混凝土块离开了该梁
箱体掉落地面,露出里边的钢筋和混凝土构造。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放大,看到在已经垮塌的
梁箱体上,建造材料比较丰富,其混凝土里含有鹅卵石、木头等的混合物,一条编织袋还若
隐若现地被凝固在梁箱体里。

在本报实地走访时,由于现场封锁,只能大致看到钢筋和混泥土构造,无法近距离观察。

工程施工方为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前,记者尚未能联系上公司,尚未能
获悉施工方具体基建和相关施工材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