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 现象

初出校园,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意味着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的重大转变。有些

毕业生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些毕业
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这实际上是一个角色转换和角色不适应的
问题。

据上海高教局调查,大学毕业生能在几个月内胜任工作的只有

10%;在一年内胜任工

作的占

13%;在 1-2 年内胜任工作的为 27%,另外还有 5%的毕业生长期不能适应工作。

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合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能完成社会期
望的工作。

2.2 分析

角色困惑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职业角色意识不强,许多毕业生对自己所担任的职业

角色理解不深,对自己在职业生活中应履行的权利、义务缺乏认识,没有职业归属感。二是
职业角色行为不当。主要指在职业生活中,毕业生的言行举止与身份不相符,实际扮演的角
色与社会期望的角色有较大的差距。三是缺乏必要的锻炼和社会实践。大学生一直身处象牙
塔,基本上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状态,对社会缺乏了解与认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手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

2.3 调适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对自我

认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锻炼得来的。角色的突然转换,对于各方面还不完全成
熟的大学生来说,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毕业生必须立足现实,虚心学习,增强独立
意识,树立岗位意识,在工作之余,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交往,心理上的准备加上实践中的
锻炼,很快便能适应工作角色。

3 目标困惑

3.1 现象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也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于是有些人

便错误地认为,有了这么好的工作,事业也成功了,是该享受的时候了。也有些毕业生上班
后,却觉得心理很空虚,面对岗位上的种种任务和挑战,他们几乎毫无心理准备,慌乱和
焦虑成了他们事业的绊脚石。

3.2 分析

这种现象在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中非常常见。毕业生的目标困惑主要体现在,事业目

标不明确,把目标与职业、事业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有了职业就等于有了事业,求职的
成功就意味着事业的成功。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塑造面试形象,如何写自荐信
和如何提高口才,如何积累

“硬件”上。可是,当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面临全新的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