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制电路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

2mm。

2: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要远离发热元器件。
易维修原则
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出一定的维修空间(留出

SMD 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操作的尺

寸),需要经常更换的元件应置于便于更换的位置,如保险管等。
易调节原则
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印制板上方便于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
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
抵抗受力原则
固定孔一般放在接线端子、插拔器件、长串端子等经常受力作用的器件中央,并留出相应的
空间;重量超过

15g 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

易组装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衍生出来的要求就有很多,例如:
1、在大面积 PCB 设计中(大约超过 500cm2 以上),为防止过锡炉时 PCB 板弯曲,应在 PCB
板中间留一条

5 至 10MM 宽的空隙不放元器件(可走线),以用来在过锡炉时加上防止

PCB 板弯曲的压条;
2、上锡位不能有丝印油,否则容易造成虚焊或焊不上;
3、布局时,DIP 封装的 IC 摆放的方向必须与过锡炉的方向成垂直,不可平行,如果布局上
有困难,可允许水平放置

IC(SMD 封装的 IC 摆放方向与 DIP 相反);

4、片式元件长轴应垂直于再流焊炉传送带的方向,即垂直于 PCB 板的长边(因为一般 PCB
板的长边平行于再流焊炉传送带的方向;
5、对于使用波峰焊工艺的元件组装,为了避免阴影效果,同尺寸元件的端头在平行于焊波
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不同尺寸的大小元件应交错放置;小尺寸的元件排在大尺寸元件前
(无互相遮挡原则);
6、元器件的特征方向一般要求一致,例如电解电容的极性,二极管的正极,三极管的单引
脚端,集成电路的第一个引脚等;
7、波峰焊接面上元器件封装必须能承受 260 度以上温度并是全密封型的;
8、采用 A 面再流焊,B 面波焊混装时,应把大的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 A 面(再流焊),
适合于波峰焊的矩形、圆柱形片式元件、

SOT 和较小的 SOP(引脚数小于 28,引脚间距

1MM 以上)布放在 B 面(波峰焊接面)。波峰焊接面上不能安放四边有引脚的器件,如 ,
QEP、PLCC 等;
8、留出印制扳定位孔及固定支架所占用的位置;
9、外接的设备是否利于介入,如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等。
安全原则
例如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
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造成火灾。
其它原则
其它原则一般都是根据实际的需求和经验进行的,例如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
板边缘一般不小于

2mm;跳线不要放在 IC 下面或马达、电位器以及其它大体积金属外壳的

元件下;螺丝孔半径

5.0MM 内不能有铜箔(除要求接地外)及元件;贵重的元器件不要放

PCB 的角、边缘,或靠近接插件、安装孔、槽、拼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等处,以上这些位

置是印制板的高应力区,容易造成焊点和元器件的开裂或裂纹等。
最后还要考虑整体的美观性等,一个成熟的产品不但要注重内在质量,还要同时兼顾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