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效果更加明显

,图一为罗根诺夫用 40--80mm 焦炭及 0--40mm 烧结矿层装与混装的透气

性试验结果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烧结矿粉末越多时,混装可更大幅度地降低料柱阻损,改善料

柱的透气性

.

     
                 图

 

一 烧结 矿与 焦炭 层
装与混装时料柱阻损
的变化

                  图 二 

高 混 装 度

( 矿 焦 同

时 入 料 车

) 与 正 常

装料时炉喉煤气曲
线的对比

在高温区软熔

, 由 于 层 装 料 柱

的软熔层阻力很大

,

因而煤气流绝大部
分是从软熔层之间
的焦炭层

(焦窗)穿

过 软 熔 带 的

, 软 熔

带的透气性不仅取
决于焦炭质量的好坏

,焦炭层的厚薄,还和软熔带的宽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一部分也是高

炉中透气性最差的一部分

.对于完全混装的高炉料柱来说,其软熔带虽然还存在,但软熔层消

失了

,由软熔层和焦炭层叠加构成的软熔带变成了软熔块分散在焦炭之中的网状结构,由 X

射线观察混装软熔过程

,证明此时料层仍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并且由于焦炭与周围的软化炉

料产生强列的还原反应

,很快渗炭和滴落,使软熔带内 FeO 系初渣滞留量减少,软熔带变薄,

使整个软熔带的压力损失减少

.

混装后

,矿石填充于焦炭之间,使高炉内整个料柱的堆比重增加,也有利于炉料的下降,促

进了炉况的顺行

.

3.2 提高煤气利用率,降焦增产

由于料柱透气性的改善

,同时由于矿焦均匀混装,增加了矿焦接触面,改善了传热过程,促

进了固相反应的进行

.煤气热能和化学能的利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图二列出了高度混装

后的炉喉煤气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煤气利用得到提高.在同等冶炼条件下,使焦比降低,产

量提高

.

3.3 装料制度简化

层状布料体系的装料制度包括料线高低

,炉料装入顺序,批重大小.以此来调整高炉上部

的煤气分布

,运用起来往往彼此影响,调整到位也往往需要长期不断的摸索,不同的高炉各不

相同

,既使是同类型的高炉,料制也是千差万别,不利于相互比较和借鉴,随着无料钟炉顶在现

代高炉上的应用

,其布料方式更是百家争鸣,更难比较其优劣了,这也就造成了在现代高炉上

流行着各种各样的布料方式

,这也使很多高炉操作者感到无所适从.

混装布料

,因为入炉的是无差别的焦矿混合体,在钟式炉顶时代,因设备限制,钟式炉顶布

料其堆尖往往靠近炉墙

,仅靠料线高低来调整炉料堆尖以控制煤气流很难得到预期目的 ,这

也是混装装料模式没能普及的原因之一

.而随着无料钟炉顶在现代高炉上的普及,为混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