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或会有上升压力,都是金融紧缩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
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

,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

存款的利息

,影响是直接的。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保险业影响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 1984 年建立起来的,近 20 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
历了多次调整。
    自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作为中国
货币政策的设计及执行者

——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个时候做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

将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保险公司经过近年来的飞速发展
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必然会通过
种种渠道作用于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与保险投资的关系
    自从《保险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中国保险业的主要投资渠道有:银行存款、买卖各种政
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优质的企业债券

*,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

进入银行间市场从事现债交易、国债回购业务、资金的拆借业务等。
    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国人民银行上调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1%的决定,对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影响成为该货币政策对保险公司的最大的利

益关系所在。
    1.与保险公司银行存款及拆借业务投资的关系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的上调,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中会有大约 1 500 亿元的资金被冻
结,而这之前各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商业银行新增加的贷
款,所以在该政策出台之后,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贷
款的利息收益较高,而且可以通过增加贷款来扩大资产总量,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
因此面对资金的短缺,商业银行收紧贷款的动力不足,于是商业银行减少了自身在同业市
场上的拆借资金投放,导致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链开始紧绷。
    在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中,投入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占了半数以上,从 2002 年保险公司的
资金运用状况来看,银行存款与拆借业务占据其运用资金总数的

54%左右。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的上调,必然会通过银行体系影响这部分资金的运作以及收益。
    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去几年内货币政策整体而言比较松,银行的资金相对充裕,所以保
险公司大额存款的协议存款利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2001 年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曾

达到

5%,但是到 2003 年初已经降为 3.4%。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股份制银行普

遍资金吃紧,国有商业银行一度充足的超额准备金也大部分被冻结,整个银行体系对资金
的需求将比以往更加强烈。保险公司的存款金额巨大,期限较长,并且相对来说很稳定,必
将成为各个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在协议存款利率的谈判中便
可以获得一定的主动,通过与银行的协商提高自己巨额资金的存款利率,实现这部分资金
的收益率的上升。
    2.与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的关系
    债券市场是一个对利率极其敏感的市场,此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直接调整存贷款
利率,但是最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和 0.5%的两次上调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仍然是一大利

空消息。债券市场在实质上放大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资金紧张的局面导致债券
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在收紧信贷的同时,银行为了补充准备金,还得抛售一部分其持有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
业债券等投资品种,部分资金短缺严重的中小银行甚至不得不出售其持有的优质债券。这使
得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强烈。预感到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整,

2003 年 8 月 21 日和 22 日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