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对生产不安全或者劣质产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微薄的罚金而言,更多企业选择缴纳罚金之
后,开足马力继续生产。反向约束不足,不但没有起到对违规生产企业的制约,反而增长了
嚣张气焰。
(三)监管体系存在缺陷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给消费者所带来的伤害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不可逆性,使得各国对

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管制都非常系统严格,我国在以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制,但其监管体系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
表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各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与分散、政出多门、很难形
成合力,责任大而难办的事情容易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监管真空、降低行政效率,重复监管、
“权力寻租”导致监管管理成本偏高,而且存在着标准不同、甚至有的相互冲突的问题。因此,
分段与多头监管的制度缺陷难以适应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要求。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的主
要客观原因是:目前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或企业还是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小作坊为主
尤其农产食品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将长期存在。

虽然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原料不合格、企业缺乏

积极性、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等几个方面,但直接针对这几个方面采取政策措施来保障食品质
量安全的目标却效果欠佳,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还潜藏着深层次的根本
原因

——食品市场上的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乃至政府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
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的框图。

在上面的生产流程中,在环节

①到环节⑤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商

品市场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乃至政府之间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其具
体表现为:

(1)食品质量安全品质为内在品质,消费者很难从外观辨识出来,使得消费者和生产经

营者之间存在质量安全信息的不对称;

(2)政府等监管者虽然能够检测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但因小农经济体制下,食品分散

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量大、缺乏标识,食品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差,加之检测成本高、速
度慢,必将大大提高监管成本。此外,长期以来我国片面追求食品的数量和商业品质,缺乏
健全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与手段,导致政府等监管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质馒安
全信息不对称;

(3)政府等监管者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被迅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导致政府与

消费者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缺乏做出抉择的信息;

(4)上层监管者和下层监管者因掌握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情况不同,且不能实现信息完

全共享和沟通,将导致上下层监管者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

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要解

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人手。但是,由于信息不
对称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客观存在,所以,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应是尽
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