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软瘾这个词,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Judith Wright 提出,他说:“这些习惯好像没什

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

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软瘾不仅仅涉及手机依赖,它

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难逃其羁绊。

不要以为软瘾不要命。一些学者已经发现,那些对于某种行为成瘾的人的大脑多巴胺受

体中,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变化。一些调查也发现,手机成瘾的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睡眠

也不是那么好,还有一些人甚至会出现心慌、发抖、感觉无依无靠的症状。

智能手机剥夺了海马体锻炼的机会

现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而且也正在迅速成为

人类大脑的延伸。

海马体是我们大脑中形状似

“海马”的结构区域,司职记忆和空间定位。一项研究证明,

总是依靠全球定位系统(

GPS)到达目的地会降低海马体的功能。习惯依靠个人智能认路的

人和使用

GPS 的人相比,依靠个人智能的人海马体活动量大、体积也大。更重要的是,在进

行记忆测试时,非

GPS 用户的实际表现胜出一筹。所以,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GPS,你的

海马体是会感谢你的。

想一下,你记得你呼叫最频繁的人的电话号码吗?以前,我们一直依靠我们的神经元

来记住这些关键的信息。现在,大多数人甚至不用花时间写新号码。和新朋友的互通电话中,

信息就会自动存储在联系人列表中。它的好处是省事高效,但我们的记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

重要的练习。而记忆是越用越活的,特别是在编码的关键阶段。

成为使用手机的人还是成为手机的奴隶?

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的依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心理学者们

Facebook 如何影响人的情绪状态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研究结论

1Facebook 也能带来负能量

1998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罗伯特·克劳特发现,人们上网频率越高,就越感

到孤单沮丧,幸福感和与周围人的联系就越低。

另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使用

Facebook 会增强嫉妒心:花越多时间浏览,嫉妒感就越强。

这是由

“社会对比效应”造成的结果。因为平时人们的交往对象多和自己大致相似,而在浏览

Facebook 时,比较的对象是思维方式类似的同龄人,所以了解他们的成就会对自己造成更

大的打击。

心理学家贝丝

·安德森认为,Facebook 会让人很快上瘾,也同样会产生令人烦躁的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