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进高温下两相的析出。

 
通常在废钢中的残余铜含量不应超过

0.15

‰,铜杂质会恶化表面质量并促进形成横向

裂纹。锡产生和铜一样的影响。尽管铜对热塑性产生有害影响,可以用小浓度的镍(目标比
Ni:Cu 为 1.5-2.0)来弥补。

磷,在碳含量小于

0.25%条件下,温度 700-1200

℃范围中能改善连铸坯的热塑性。完成

这点,偏析将会降低。尽管不大的磷添加物会改善

C-Mn 和 C-Mn-Al-Nb 钢的热塑性,但因

这种是形成裂纹的原因就不推荐采用这种工艺。

3、控制氮含量提高抗裂性
研究表明铝脱氧钢的氮含量越低,板坯表面质量横向裂纹指标越低。为使板坯连铸机中

间包的氮含量低于

6

‰,推荐如下:

1)在完整生产过程中各企业必须保持铁水钛含量高于 0.10%,因为铁水钛越大,氮越

小。

2)氧气转炉冶炼时避免后吹。
3)降低出钢温度,因为转炉最终停吹倾炉时氮含量随出钢温度提高而提高。出钢温度

越高,氮含量值波动越大。

4)一炉钢水部分脱氧,在出钢时加入石灰石屑,能降低吸氮到 10

‰。

5)惰气保护过程从一炉到一炉都应该稳定,同时应该永远避免在钢包炉设备中用底吹

激烈搅拌。在渣层密实性被破坏时,由于接触裸露的熔池表面会导致吸收大量的氮。

6)采用氩气流保护系统,而不是用氮气。
4、限制氢含量
在中碳钢和高碳钢,以及含大量锰、铬和镍的钢中,特别是用于生产重型型钢的那些钢

中,主要观察氢的影响。在铬锰钢、铬硼钢和铬钼钢中必须控制氢含量。这种控制很重要,且
在这些重要牌号中氢含量不应超过

2

‰。除这些钢外,由于对更大韧性和改善低温性能发展

需要,微合金高强钢也应该控制氢含量。

冶炼、炉外处理和浇铸时期,氢可能从各种来源进入钢水中。电弧炉或氧气转炉出钢时

空气气泡能浸入钢中,被流入钢包的钢流携带,因此引起吸氢。氢的第二个主要来源是进入
这些添加物中的水分,如石油焦炭,造渣剂和铁合金等。生产强度级

S355 以上的厚板、型材

和板材时应按正常原理控制氢的来源。

溶解在钢水中的氢影响到连铸坯的塑性和力学性能。除裂纹外,由于浇铸过程中坯壳黏

到结晶器壁上,偏高的氢含量能提高拉漏率。

5、控制硫含量
硫会提高高温加工钢时表面裂纹数量,它同时能增加夹杂物量,从而对最终产品的力

学性能有不利影响,所以必须控制硫浓度并保持在尽可能最低水平(除易切削钢外)。特殊
用途钢铁水的硫含量不应超过

0.015%。钢包中脱硫反应在硅化钙帮助下降低硫含量到

0.003%-0.009%。

一些情况下硫化锰夹杂物是含铌钢连铸坯塑性低的主要原因。基本上硫化锰与晶间断裂

密切联系。含铌钢对溶解硫含量很敏感,硫有沿晶界偏析的趋势。

6、影响热塑性的因素
在显微组织水平中有

4 个影响热塑性的主要因素。变形速度、晶粒度、析出相含量和夹杂

物数量属于最重要之列。依靠提高铸速、提高弯曲时变形速度和缩小晶粒度(通常

<200μm)

可以提高塑性。提高变形速度降低沿晶界的蠕变,而较小的晶粒度降低沿晶界裂纹的扩展率。

影响热塑性的另外两个参数,就是两相和夹杂物的析出。沿晶界两相的析出及其过度细

小会恶化热塑性。例如,对析出两相和

/或夹杂物的这个体积分数,沿晶界微粒越细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