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原料气过滤器 04S002,进一步除去夹带的煤粉等固
体杂质。然后粗合成气分成 3 部分:约三分之一的粗
煤气在变换炉进出口换热器被加热至 195~260℃,
进入第一变换炉 04R001,出来的变换气 CO 含量约
为 18%(V%干),温度约为 450℃;与另外约三分之
一粗煤气混合,经过 1

#

淬冷器 04S004 喷水降温至

210~260℃,

再进入第二变换炉 04R002,使 CO 含量

降至 16%(V%干),出来的气体大约为 450℃,与剩
余的约三分之一的粗煤气混合,经过 2

#

淬冷器

04S005 喷水降温至 210~260℃,进入第三变换炉

04R003,

出来的 CO 含量约 18%~20 %(V%干),温

度 约 350℃ 。 最 后 变 换 气 经 锅 炉 给 水 预 热 器

04E003、脱盐水预热器 04E004 和循环水冷却器

04E005 将合成气温度冷却到 40℃,在分离器内分
离出液态水,

变换气送至酸性气体脱除工序。

由上述可知,壳牌煤粉气化工艺的粗合成气中

CO 含量较高。高浓度的 CO 不仅加重耐硫变换系统
的负荷,

而且还可能引起高放热的甲烷化副反应,使

催化剂床层超温。

甲烷化反应

[ 1 ]

指的是 CO 或 CO

2

与 H

2

发生反

应生成 CH

4

和 H

2

O 的化学反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如下:

CO + 3H

2

圳CH

4

+ H

2

O + 206.2kJ·mol

- 1

CO

2

+ 4H

2

圳CH

4

+ 2H

2

O+ 165.1kJ·mol

- 1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CH

4

化反应的放热量远大

于 CO 变换反应的反应放热量,故在甲烷化反应发
生时,可能会造成催化剂床层温度飞升。

2

变换反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壳牌煤气化 CO 变换原始设计流程中,采用

了 3 个变换炉。第一和第二变换炉均采高汽气比催
化剂。在第一变换炉入口通过添加蒸汽来提高汽气
比。虽然加大蒸汽量可提高空速,同时带走化学反
应产生的热量,但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出现了以下几
个问题:

(1)生产过程中来自煤气化的粗合成气量波动

或开车初期低负荷运行时,负荷的变化对床层的热

点温度有明显的影响,

床层温度会超过设计温度;

(2)第一变换炉运行极不稳定,反复频繁出现

超温现象,第一变换炉床层热点温度时常在 480℃
左右,

最高曾超温达到 700℃,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3)化学反应热和蒸汽所带入的热量,在变换

流程末端积累,

大量废热无法有效回收;

(4)蒸汽的加入不仅使蒸汽消耗高,而且在变

换单元出口,蒸汽被冷凝,成为工艺冷凝液,给污水

处理增加工作量;

(5)第一变换炉长期在高温状态工作,导致催

化剂的使用寿命缩短。

3

分析及改进措施

CO 变换反应是一个气相均相可逆放热反应

[ 2 ]

故变换过程中,蒸汽加入量与 CO 量的汽气比的控
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原设计方案中,

采用了高汽气比的设计方案。

高汽气比是通过从外界加入大量蒸汽参与变换反
应而实现的。当反应物中含水量多时,物料量增加,
这样可以使原料气在通过催化剂床层时流速较快,

使得反应来不及达到平衡,就已经穿越床层而过,
从而以此来控制反应深度;同时,由于水的热容比
较高,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而不会有

过高的温度聚积在床层中,而最终达到控制床层温

度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状况很难把握,

经常出

现床层超温现象,

而且加入水蒸气使生产成本提高。

相对而言,低汽气比时,不需要额外加入蒸汽,

当变换反应过程中,

任何一种反应物被消耗完毕,变

换反应都会终止,

对于变换过程的可逆反应来讲,

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便不再深化。因为原料气中
本身含有 20%的水份,在进入变换炉前不再加入蒸
汽,在反应时,其中水份消耗殆尽时,反应便不再继
续。同时,因为反应深度较浅,反应热也就不会太
多。这样不仅控制了反应深度,还能有效控制床层
温度。此外,采用的低汽气比催化剂能在少量的水
蒸汽条件下,促使 CO 发生变换反应,而且该类催化
剂反应起活温度较低(220℃)。但是由于其耐水性
和物理强度相对较差,所以对甲烷化反应抑制条件
要求高。如在低气比条件下,床层热点温度又高时,
则容易发生甲烷化副反应。

提高汽气比,

虽然可以抑制甲烷化副反应,但由

于 CO 浓度高,反应的推动力大,一段催化剂的装量
只要少量的变化,就会对出口 CO 含量和床层热点
温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催化剂的用量必须计
算准确,否则也会造成床层

“飞温”

。实践证明,

有些

装置在开车初期,由于负荷较低或者催化剂装填余
量较大,第一反应器出现了超温现象。为了降低反
应器的温度,

第一反应器的汽气比都提高到 1.3。这

46

于光元:

煤气化过程中 CO 变换工艺探讨

2010 年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