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甲醇消费结构与国外类似,最大消费领域是甲醛生产,消费比例约为

40%;其次是

MTBE 和醋酸,所占比例分别为 6%和 7%。近年来甲醇燃料方面的消费量发展较快,尽管国
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但甲醇燃料消费已经成为驱动甲醇需求的主要动力之一。

 

目前我国甲醇消费的主要地区是华东和华南地区,上述地区也是我国甲醛、

MTBE、丙烯酸

酯和醋酸等下游产品生产的集中地。对于甲醇燃料,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等地 。
2009 年,我国甲醇消费总量中,江苏省进口比例占 40.28%,广东省所占比例为 20.08%,
福建省比例为

11.11%,浙江省比例为 13.34%。2006 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甲

醇消费国,同一年中国超过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

2007 年中国甲

醇表观消费量显著提高,全年表观消费量将突破

1100 万吨,较去年增加约 31.7%,实际消

费甲醇

1060 万吨。尤其在 07 年 8 月全国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并于 10 月达到最高

110 万吨的水平。

3>甲醇下游产品
(1)甲醇制丙烯(MTP)。低成本甲醇将成为丙烯的生产原料,这是甲醇的潜在应用领域。当前
世界丙烯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6%, 

(2)甲醇制烯烃(MTO)。我国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进行了多年的 MTO 催化剂研究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在筹备进行千吨级的中试,这些都为今后

MTO 技术引进、吸收

和国产化奠定了基础。我国内蒙古伊化集团与德国

EUB 财团签署了开发天然气化工产业合

资合作协议,计划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兴建规模为

6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

(3)二甲基甲酰胺(DMF)。DMF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聚丙烯腈抽丝溶剂,
聚氨酯人造革和合成革的加工溶剂。。

                            

    
(4)甲酸甲酯(MF)。MF 是当前 C1 化学发展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大规模生产方法
是甲醇羰基化法和甲醇脱氢法。
                                
(5)甲胺。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甲胺类化合物都是化学工业、农药、医药及涂料的中间体,
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在工业生产上,甲胺一般是无水氨和甲醇烷基化制得。

         

(6)碳酸二甲酯(DMC)。DMC 具有多种反应活性,而且无毒、无腐蚀性,在合成材料、医药、
农药、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

 

(7)乙二醇。工业上产方法有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再水解生成乙二醇。开发甲醇
合成乙二醇路线,可以实现以煤代油合成乙二醇,具有重要意义。

     

(8)异丁醛。利用甲醇和乙醇合成异丁醛,是一条从合成气出发走向石油化工大宗产品
MTBE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通道。
 (9)甲基叔丁基醚(MMA)。MMA 是甲醇系列产品中值得较快发展的产品。当前最新的方法是
异丁烯法,即以甲醇为原料生产

MTBE,将 MTBE 裂解制得异丁烯,再由异丁烯生产

MMA。                                
(10)甲醇掺烧汽油和柴油。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两次石油危机及严格的环保要求大大促进
了甲醇车用燃料的开发,它优越的燃料品质,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低比例甲醇汽油即清
洁汽油已经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新西兰等国家商品化,其中

M15(将 15%的

甲醇混入汽油中

)甲醇汽油曾在德国和北欧大规模研究、示范。2002 年出台了《非常规排放标

准》和《

M85 车用燃料甲醇标准》。河南、四川、大庆等多个省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长期的研究和产业示范结果表明,发展甲醇能源经济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11)甲醇燃料电池。
    为适应全球性的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燃料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国际高技术
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甲醇电池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