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异,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和正常供热运行带来很大影响。

 

  

4.煤质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 

  

4.1 煤的发热量是反映煤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煤的发热量低到一定数值时,不仅

会影响燃烧不稳定不完全,而且会导致锅炉熄火,使锅炉出口温度很难达标,影响正常生
产。

 

  

4.2 挥发分在较低温度下能够析出和燃烧,随着燃烧放热,焦碳粒的温度迅速提高,为

其着火和燃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另外挥发分的析出又增加了焦碳内部空隙和外部反
应面积,有利于提高焦碳的燃烧速度。因此,挥发分含量越大,煤中难燃的固定碳成分越少,
煤粉越容易燃烬,挥发分析出的空隙多,增大反应表面积,使燃烧反应加快。挥发份含量降
低时,煤粉气流着火温度显著升高,着火热随之增大,着火困难,达到着火所需的时间变
长,燃烧稳定性降低,火焰中心上移,炉膛辐射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减少,对流受热面吸收
的热量增加,尾部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

 

  

4.3 煤的颗粒度对锅炉的燃烧有很大影响。颗粒度过大时,煤块在锅炉内燃烧时停留时

间过短,煤炭中的焦碳没有完全燃烬,炉渣中的含碳量增大,增加了锅炉炉渣的物理热损
失;颗粒度过小时,细煤粉在炉排上燃烧时通风不好,碳与氧不能很好地接触发生化学反
应,易形成黑带,同时细煤粉也易被空气吹起,很快随着烟气被带走,增加了锅炉烟气中
的飞灰热损失,(在层燃烧锅炉中,尽量不要燃用煤粉(

~3mm)含量超过 30%的煤种)。

因此要根据煤炭颗粒度合理调整给风量。

 

  

4.4 煤的含水量在一定的含量限度内与挥发分对燃煤的着火特性影响一致,少量水分对

着火有利,从燃烧动力学角度看,在高温火焰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速煤粉
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
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但水分含量过大时,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同时由
于一部分燃烧热用来加热水分并使其汽化,降低了炉内烟气温度,从而使煤粉气流吸卷的
烟气温度以及火焰对煤粉的辐射热都降低,这对着火不利。

 

  

5.建议采取的应对措施 

  

5.1 加强各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煤技术工作。通过不断进行燃烧调整试验,探索出不同

煤种燃烧时,锅炉的煤层厚度、炉排速度、鼓引风量、各风室的配风等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
上试验摸索不同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煤技术,以提高各种煤质,特别是劣质煤的利用率,
降低供热运行成本。

 

  

5.2 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

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调整锅炉负荷按规定操作,监视炉膛负压、排烟温度、
氧气、二氧化碳等含量,使锅炉运行参数保持到最佳数值。对由于煤炭颗粒度不均匀、炉排不
平整等原因引起的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均,对炉排上的火口或黑带进行人工拨火。

 

  

5.3 加强对输煤工作的管理。对不同的煤种尽量采取按类分别堆放,根据需要,在不同

时期燃用不同的煤种,或按不同的比例搭配使用。输煤时输煤工与当班司炉工及时沟通,对
含水量较低或含粉煤较多的煤种可采取适量加水搅拌的办法,输煤时将杂质分拣出来,把
大颗粒的煤粉碎等。

 

  

5.4 加强对锅炉送风和炉膛温度的控制,保持较高的炉膛温度,有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烬,

炉膛温度越低,越不利于燃烧。

 

  

5.5 加强对煤的保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储煤风化和自燃,防止煤质质量

降低,增加燃烧难度。

 

  

5.6 加强对进煤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开辟煤质较好、较为稳定的煤源市场,及时准

确地掌握进煤的工业分析数据,提供给各供热车间,以便运行管理人员选择较为适应本单
位锅炉的煤种,进行相应的运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