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要尽量降低加热温度和缩短加热时间。加热炉加热温度、加热时
间及炉内气氛等因素都是造成板坯氧化烧损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加
热工艺的控制。
  

1)炉膛温度控制

  天钢中厚板厂加热炉采用的是蓄热式四段步进加热炉,使用的燃料为高炉、转炉混合煤
气,其发热值较低。针对加热炉炉型及燃料特点,在炉膛温度的控制上,考虑到因钢坯出炉
温度高,造成精轧待温时间长,中间坯二次氧化铁皮厚、铁皮结构不易剥离,容易造成二次
铁皮压入,所以降低了板坯出炉温度,由原来较高的出炉温度

1180-1220

℃,降到 1120-

1160

℃。

  

2)加热时间

  根据加热炉

“黑匣子”测试结果以及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因素,不同断面坯料采用以下加

热时间:
  

250mm(热):3-3.5h

  

250mm(冷):3.5-4h

  

200mm(热):2.5-3h

  

200mm(冷):3-3.5h

  

3)炉膛气氛控制

  在炉膛气氛的控制上,降低高温段(一加、均热)炉膛的氧化性气氛,减少一次氧化铁
皮的生成厚度。根据

“黑匣子”测试结果,钢坯在这两段时表层温度达到 1000

℃以上,氧化

铁皮生成速度比较快。
1.2.3 高压水除鳞
  天钢中厚板高压水除鳞系统采用的是高压水泵

+液力耦合+蓄能器的供水方式。除鳞点

分别为加热炉后除鳞箱、粗轧机除鳞和精轧机除鳞,系统设计压力为

18MPa。为了保证风塔

板的表面质量,在除鳞系统不增容的情况下,对现有的高压水除鳞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工艺
优化,增加除鳞打击力,改善除鳞效果。
  

1)增加除鳞打击力

  从轧制的钢板下除鳞状态看,钢板经抛丸后下表面普遍存在着点状的

“麻坑”,通过分

析判断该缺陷应为粗、精轧下除鳞高压水打击力不足,二次铁皮未除净造成的。
  一方面,通过对粗、精轧下除鳞的喷嘴间距、喷嘴射流宽度、相邻喷嘴间射流重叠宽度、
平均打击力进行了计算和优化。在满足射流重叠宽度的情况下,减小喷嘴与钢板下表面的间
距,由原来的

270mm 调整到 225mm,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使下除鳞平均打击力提高了

30%左右。另一方面,在原系统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修改了蓄能器设定压力,由原来的 17-
19MPa 改为 19-21MPa,提高了精轧高压水除鳞喷嘴前压力。
  

2)完善除鳞箱上集管调整装置

  设备结构改进,使除鳞箱上集管具备上下可调功能,确保集管能够随板坯厚度断面的
变化而及时调整;改进上导卫集管与上工作辊横梁同步装置,保证了轧机上导卫除鳞集管
与上工作辊的同步升降;通过增加管路的二级过滤装置,防止管路内出现铁皮堵塞高压水
喷嘴的情况,避免造成钢板表面出现除鳞盲区。粗、精轧根据钢板表面质量情况分别采取

3-5

道次除鳞。
1.2.4 轧制工艺控制
  

1) 

Ⅰ阶段轧制(粗轧)

Ⅰ 阶段轧制的轧制过程属于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通过奥氏体的反复再结晶进行晶粒细化。
高温大压下可使奥氏体再结晶完全,单道次的压下率越大,奥氏体再结晶越完全,越有利
于细化奥氏体晶粒,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铸坯中夹杂物形态。为保证单道次变形量大于奥氏体